2019-07-25

从古看今,聊聊古代中医的品德,中医专长品德优先

提起古代的中医,往往大家广为传颂的都是年少时博闻强识、刻苦学习,学成后救治众人、妙手回春的故事。其实很多古代名医光鲜亮丽的背后还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也许正是这些坎坷的经历让他们走上了医学之路。

历代的名医治病创造奇迹的事例,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我们有资料记载的,也庞大得很,一下子也讲不完。我随便举几个例子,举几个名医治病创奇迹的故事。

[if !supportLists]1 [endif]先举一个例子就是汉代名医华佗的故事。华佗走在路上,看见一个人用车拖了一个小孩去看病。是什么病呢?就是想吃东西,但一吃就梗塞在咽喉,不能下咽,小孩已经奄奄一息了。华佗一看,明白了,要病家用3升白醋泡大蒜,给病人灌服。服药后病人吐出大量蛔虫,很快就好了。实际上这个病就是我们现代所谓的蛔虫性肠梗阻。  三国时期人家就有这个本事,真是了不得。他没有我们现在用的驱蛔虫药,当时只能采取简单的办法,就吃醋和蒜,病就治好了。这不是奇迹吗?这样的故事还多得很。

2我还讲两个特殊例子。有一本书叫《续名医类案》,专门记载以明清时代名医为主的验案,我们现在很少有人去读过。书中有两个案例,给我印象最为深刻。一个是明代名医李中梓,他看了一个病,是这么记载的:病人姓韩,“伤寒九日以来,口不能言,目不能视,体不能动,四肢俱冷,六脉皆无。”  这是什么病?这是要死的症候啊,人就要死了。李中梓看病时注意到,这个病人还没有死,因为以手按其趺阳,也就是足部一个按脉的地方,趺阳脉大而有力,摸到脉了,就说明没死,只是假死。那问题出在哪儿呢?  再按其腹部,病人皱眉痛苦,说明腹部有积滞,阳气阻隔,壅遏在内,不能畅达于外,于是出现“口不能言,目不能视,体不能动,四肢厥冷,六脉皆无”的症候。李中梓真是高手,就用一剂大承气汤,猛一下将腹部积滞实热攻逐之后,病人就好了。  这个病案对我启发很大,我读这本书的时候不禁拍案叫好。这个李中梓真是太聪明了,要是我们碰到这样的病人,恐怕当时还一下子搞不准。古人的记载用文言文,简捷明了,不讲啰嗦话。这个病例说明我们中医本事有多大!是不是?这是一个起死回生的案例,这不是奇迹吗?

3  这本医案里,还有一个叫喻嘉言的清代名医,记录了他诊治的一个很特殊的案例。一个16岁的小孩,姓朱,下痢疾,暑天受热劳累以后得的病,这病很厉害呀,“昼夜达百次”,一天一晚拉肚子上百次。  拉到什么程度?不能起床,只能“用粗纸铺于褥上,频频更换”,“肛门疼痛如火烙”,肛门痛得好像用烙铁在烧,病人痛苦呻吟,“但欲水而不欲食”,也就是只要喝水,一点东西都不想吃。

这种情况中医称噤口痢,痢疾如果不吃东西,就叫噤口痢,是要死人的危重症候。病人还“躁扰无奈”,伴有烦躁不安,手足乱动乱蹬,大叫大喊大动,就是这么一个危险的案例。喻嘉言诊断为大火毒证,用黄连4两,大黄2两,甘草1两。三味药,就把这个病人治好了。是奇迹吧?

看完古代名医之路,旨在让更多的人认识的学中医艰难。需要坚持、把医德放在第一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合肥天使儿童医院是民营还是公立的 合肥天使儿童医院作为一个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公益性儿童特色专科医...
    合肥儿科阅读 3,982评论 0 1
  • 拿到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后,持证的第一件事?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做好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及执业证书发放工...
    杨黛安兮子君阅读 818评论 0 0
  • 思维导图、手帐、笔记……处处离不开画,从小就有画画情结的我总是苦于无图可画,又眼羡别人画得那么嗨,买了本简笔画的...
    追寻真我阅读 1,053评论 0 0
  • 你要是个大学生,不看这个会遗憾 1、别跟堕落的人比堕落。堕落起来非常容易,可是堕落后再想回到不堕落,难。不要给自己...
    16aa5fab5f62阅读 1,638评论 0 0
  • 窗前有一颗青色的小草 独一无二的 那是我 它向着太阳 我给自己取名叫做青 青清而透亮 对面的小河旁 还有远方的黄土...
    杨念桥阅读 1,475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