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生都要做的事。如果把学习过程拆成三个环节:输入,处理和输出。输入的重点,把知识理解透彻;处理即是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本领;输出,就是在实践中去检验学习成果。
今天讨论的是如何让学习过程更高效。这套方法分别是:概念法,模仿法和限定法。
任何新事物的学习都会从概念开始。如何让那些陌生又难懂的概念变成你去区别其他事物的标尺。你需要更好地理解它们。对于概念的理解,不能停留在表面。对已学概念重新下定义,也就是说,用你自己的话再把概念复述一遍,保证简洁明了。然后描述这个概念的应用场景。这样,你会对所学概念有更深理解。
模仿, 是学习之初最需要的方法。模仿并不可耻。模仿的本质是把参照物的优点都复制到脑海里,再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模仿的最初,需要全盘接受,对于优秀的事物和人,先不质疑,不讨论,不自作聪明的进行改动,否则画虎不成反类犬。当你对所学新知已有理解,就应该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才是模仿的终极意义。如果你想内化新事物,也可以参考这个思路。比如练习写作,可以先从喜欢的文章里摘录好词、好句,放置几天以后, 试着不看原文, 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 然后对比和原文的区别,加以改进,慢慢就能形成一个固定的写作范式,最后加上自己的独到见解和生活感受,很快就能妙笔生花。
最后一个讲到关于输出的问题。学习时需要范围广,以免片面。但当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果时,就需要限定一个方向,让自己在这条路上与众不同。
限定方向,不是让你不去多做尝试。而是在几个有把握的方向上选择一个,集中所有力量,单点突破,把自己的学习成果最大化。
然而,任何学习都应该从行动开始,而不是只想一想该怎么学,然后永远不开始。所以,更多在实践中去总结分析,让学习过程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