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赏梅,1月20日举办迎春雅集。这是《分湖诗社》理事早就商议决定的事。实际上,这两项活动在《分湖诗社》几乎每年必不可少,可以说是诗社年末的收尾戏。只是人、花、事有所变动而已。赏梅,主要是两处。一处是芦墟南袁家浜灵芬馆,一处是北厍叶家埭午梦堂疏香阁。至于两株古腊梅树,众所周知,历史源远流长。
今年雅集地点安排在芦墟大酒店三楼,还是老规矩,社长通知写春联的老师们提前两小时报到。原本我是想早点去的,顺便讨取两副春联。可后来,还是事与违愿。因为宝妈忙着接单婚庆策划,让我帮忙带宝宝,所以去的晚了点。刚到酒店门口下了车,遇见陈良兄和丁老师,他俩也是赶来参加雅集的,大家一起进了酒店大门,乘电梯上了三楼。
到了聚集大厅,连春联的影子都未见到。写春联的场景早已收场,大家聚集在大包厢里正喝茶聊天。去年的两副春联,一副是向著名书法家许建华先生讨取,另一副则是文友赛梅所赠。带回家之后,我把许先生题的一副:“恭贺新禧满堂春 吉祥如意全家福”贴在了围墙外的大门上。文友赛梅所赠的另一副:“佳节吉祥如意来 新春福旺鸿运开”贴在三楼的大门上。二楼大门还缺一副,当时我想,明年应该再多讨取一副。此时见此情形,心里不免落下一点小小遗憾。但也只得不了了之。
找了个空位置坐下来之后我发现,原来自己来得还是不算迟,至少还有三分之一的成员尚未签到。坐在诗社秘书长雪的边上,我先把自己的小名签上,然后开始和她聊天。雪的老家在新疆,一直有想与她一起去新疆看一看的想法。这一次,我们的话题又扯在了这个上面。雪说,要明年十月份才回老家了,去给她父亲上坟。她说父亲已经去逝两年,按家乡的风俗,晚辈要连续三年去坟前祭拜,还要举办家乡的风俗仪式。不过,雪说,最多两天时间便可全部完成。她让我去了就住在她家,她请个长假,然后可以陪我玩个把星期。
坐在我右边位置上的是诗社年轻的诗人姚杰,他是在我去之后不久到的。见了面,倍感亲切。聊起现代诗歌,古诗词,以及他擅长的长对联,同桌的许建华先生很是夸赞。与许先生坐在一起的是小溪姐,她是与许先生一起过来的。我说很久没有见到过她了,她笑着说至少也有三年。因为我们知道,她常寄居国外,与读书的儿子一起。三年不见,她依旧没有多大变化。
秀华和小萍是文学社的两位才女,专攻散文,成绩非常可观。她俩就坐在我邻边的一张桌上。秀华刚从山东女儿家赶回来,与她聊起一些生活细节时,我俩特别提到了简书。因为在简书上我们可以看到彼此的文字,大致了解。而秀华,每天一篇散文已经成了她多年的创作习惯。与她同桌的还有书法家小马和诗人子谐,以及画家国华,才女晓琴,另外一位是才女兼女强人的副社长徐瑾等,因为时间有限,没有一一与他们作多的交流。
雅集正式开始,主持人小石和情歌王子吴先生。他俩声情并茂,雅集上迎来不少掌声。
社长张舫澜先生八十多岁,身体硬朗,精神一点不比中年人差,精通各种体载创作。至今保持每天写作三小时的好习惯。当他致辞,朗诵,吟唱诗词时,迎来更多的是钦佩。社长宣布,今年(即2019年)是诗社成立十周年的日子,到六月,诗社要举办一项更有意义的活动。当即迎来一阵热烈的欢呼声。同桌的剪纸专家潘老师透露,张社长正在帮他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如果成功,到时要宴请诗社成员为他祝贺。
活动的过程很活跃,除了社员们朗诵自己的迎春诗词之外,主诗人情歌王子吴先生还带头奉送了几支歌。
秀红来我们这一桌敬酒时,我突然想起她应该是退休了。可秀红说,退是退了。柳亚子纪念馆依旧在聘请她做指导工作。
因为自己没有作什么准备,临时张社长还是给本人下了命令,要我朗读一首诗歌。
就在雅集进入尾声时,我接到了女儿的电话,提前离开了。
2019、01、21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