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楼的过去 1

高中记忆中所有的美好都是在琴楼的日子里产生的。

美丽的圣彼得堡

现在的大人硕士就快要毕业了,大人是琴楼的2011级学生,现2020年,九年了。感觉没有很久,但好多记忆都模糊了,包括楼里面的格局…

我不是一个记得住事的人,对我来说能记得的都是珍贵的,一起学习的伙伴到现在还是记忆中的样子。

这里有美丽认真的姐姐白老师,有魅力的姐夫,优雅的“仙儿”,还有琴楼领导头头儿老韩。

琴楼

琴楼是我们对它的爱称,是学校的老图书艺术馆,三层楼坐北朝南,琴楼外楼体明晃晃金灿灿和自带做旧效果的是“图书艺术馆”五个大字。整个楼都很破,夏天冷,似有阵阵阴风,冬天更冷,在我印象里暖气是温的,距离暖气一米就会发抖,然后在很大的教室里手逐渐变得僵硬,握不住笔,在这里可以想象出长征的艰苦,在冬天上课穿着军大衣是标配。但那时的我们,青春是灿烂的,热血是沸腾的!

(还有一个较为严肃的事情,琴楼的厕所都是不能用的!琴楼位于学校最西侧,学校的厕所则在最东侧,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有个内急啥的是来不太及的哦,得提前算好路上所需时间以及自己的忍耐程度。)

言归正传~站在楼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琴楼的一个锈迹斑驳的防盗推拉大铁门,每次手动开关都会和下面的轨道摩擦出滋啦滋啦刺耳又尖锐的“惨叫”,之后里面是两层玻璃门,每次我们大扫除都会把它擦的很干净,毕竟也是个门面嘛。

之后进去先是一个小厅,右手边首先是我们头头儿老韩的多功能办公室,老韩办公室是整个琴楼最暖和的地方。因为屋子不大,他还自带暖风,还有一个看着不太结实,实际上还可以的折叠小床,有时他会在这里睡一夜,这里也是他教学生管乐器的教室。

高三我们集训时也会趁他不在时在他办公室煮方便面,因为他还有小电锅,那时候仿佛吃袋方便面就会满足,就是幸福。他发现后总会说我们,我们也是屡教不改,屡试不爽。他也是惯着宠着+不爱搭理我们。

他的正北方还有一间小教室,是姐夫用来教学生弹吉他的,那个教室后来姐夫又搬来电子琴,音箱,感觉弹着吉他应该特别带劲。两个教室的中间最东侧是一个上了锁的图书室,里面好像只有架子了,我就进去过一次,我都忘了里面的格局,对我来说那是个神秘地带。

(小厅左手边好像也是上了锁的长廊加小屋子,是我们琴房的样子。不过因为上了锁,我不太了解,也没什么兴趣。)

二楼教室


小厅中间是通往二楼的楼梯,刚上到二楼的左手边有个大教室,这个教室就是我们琴楼的灵魂,它承担着视唱练耳,乐理知识,排练表演,以及我们嬉戏打闹的各种功能。基本上我们只要在琴楼,一定会在这个教室,表演时我们会准备很多气球还有拉花。


好像演出时只要有气球就是完美的,后来老韩逐渐又填了些设备,有舞台灯光,有聚光灯,有红绿射线的灯…那时候已经毕业了的学长学姐回学校时总会说,我们那时比他们那时要好。

正对着楼梯的还有一个小教室,是我们美丽的白老师用来教声乐,后来白老师要生果儿宝宝的时候,姐夫也教了我们声乐,那时才发现,姐夫唱歌也很好。这个教室也可作为琴房练习,都愿意在这个琴房练琴发声,因为这个教室的灯光最好,窗户也相对大,但是得积极。(要不其他宝宝就占山为王了)

高三集训时我也会带上夹板来这个教室给伙伴儿们和自己夹头发,感觉自己就是传说中的珍(托)尼老师。

之后楼梯右手边是一溜小琴房,走廊形式的,走廊左右两边都有琴房,但是!只有个别琴房是好的,大多数都用不了,不是灯坏了就是琴不好,白天还好,尤其晚上胆子小的会觉得很可怕,因为走廊的灯都是昏黄的,还有的坏了不亮或是闪烁,就很有···氛围……

姐夫呀老韩呀还总会时不时从一楼上来看着我们练不练琴,学不学习,毕竟我们曾经也是很叛逆滴··· ···


【一篇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