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豫:难道她真的只是一个只会说我不信的主持人吗?

2007年3月5日,在美国CNN网站的页面上出现了一篇名为《陈鲁豫:中国的“奥普拉”》的文章,文章将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陈鲁豫冠以“中国奥普拉”的美誉,并对她所主持的节目《鲁豫有约》给予了充分肯定。

2010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华时,拒绝了所以其他媒体的采访,却指定只接受鲁豫的采访。希拉里对鲁豫说,"我知道你的节目很有名,很成功,有着来自不同层面的广泛观众,他们对这个世界很好奇,对您节目的内容也很感兴趣,所以我非常高兴能够来到您的节目。"

这是曾经的鲁豫,曾经当之无愧的采访一姐、凤凰台的台柱子

颠峰过后佳境必下,极乐之欢必不长久。

2016年鲁豫被清华大学教授骂傲慢没文化,原因是鲁豫在自己节目中,总是翘着腿采访,一次跟老教授握手,鲁豫也没有站起身,而是直接坐着跟老教授握手。

而现在鲁豫被骂的更多的是她的采访能力

从前在知乎上搜鲁豫,大多数问题都是在问"她怎么那么廋?"而现在去搜鲁豫,搜到更多的是问鲁豫知道自己情商低吗?"鲁豫主持的那么不好,为什么《鲁豫有约》依然存在""为什么鲁豫的采访技巧很糟糕,但是她就是很火、"

曾经的鲁豫有多么光鲜亮丽,现在就被网友骂的有多么灰头土脸。

鲁豫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1994年,在美国留学的鲁豫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了这样一个节目。

节目舞台上没有什么花花绿绿的摆设,只有一张米黄色的沙发和一块充当背景的电子屏幕,节目的主持人长的黑黑胖胖的,一点也不起眼。

可是这个节目却能请来各界大佬畅聊人生,这位不起眼的主持人也能和嘉宾们毫无芥蒂的谈人生、谈理想。

这档节目叫《奥普拉脱口秀》,它是美国历史上收视率最高的脱口秀节目,而那个不起眼的主持人是大名鼎鼎的脱口秀女王奥普拉。

这位赫赫有名的脱口秀女王或许不知道,她的节目影响了叫做鲁豫的一个中国女孩,点燃了她做主持人的理想,点燃了她想做一档这样节目的梦想。

这梦想足足过了6年才成了真,但这理想的种子早就在鲁豫身上种下,只是那时的鲁豫更像一片浮萍,飘到哪儿,就停到哪儿,对于自己的未来并不怎么明确。

要做一位优秀的主持人,第一要素就是能说。

鲁豫的父母都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主持人,父亲是瓦西里语主持人,母亲是孟加拉语主持人。而鲁豫出生在北京,但小时候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上海。

在其他孩子还只会说家乡话的时候,鲁豫已经能熟练的掌握字正腔圆和北京话和软糯婉转的上海话,还能是不是冒出几句让人听不懂的外国话。

出色的语言天赋,让鲁豫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北京广播学院外语系国际新闻专业。

这样的鲁豫已经具备了做主持人的第一要素能说,但是个人都会说话,只不过没有鲁豫说的多,那为什么鲁豫成为了著名主持人,而其他人没有呢?

那是因为鲁豫除了能说还敢说。

要做一位优秀的主持人,除了说之外更多的是要敢说。

鲁豫从小就敢说,13岁时,只会几十个单词和几个简单句子的鲁豫就敢在英语角和那些大哥哥大姐姐切磋口语。

长大后,在报纸上看到有举办申奥英语演讲比赛的广告,就能毫不犹豫的报名。到比赛时才发现,和她同台竞争的全是北外的学生。她也并没有气馁退缩,而是迎面而上,最终她这个非专业的选手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她也因此得到了中央电视台的青睐。

在其他同学陷入被毕业论文支配的恐惧和对未来充满迷茫时,鲁豫就已经成为了中央电视台《艺苑风景线》的主持人。

而鲁豫更是在第二年凭借这个节目,被评为"中央电视台最受欢迎的十大节目主持人"。

作为一个学生鲁豫能获得这样的成绩,就在一个敢字,敢于展现自己,敢于说。

法国著名学者巴斯德说过:"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其实在它的下面还可以加上一句——"机遇偏爱有勇气的头脑。"

勇气的另一种说法就是敢。

要做一位优秀的主持人,比敢说更好的是会说。

汪涵和何炅一直以来就被称为就救场王,每一次舞台上出了问题,在其他人都还惊慌不已的时候,他们两个就已经用三两句话轻轻的化解了问题。他们也没有三头六臂,凭的只是一张能说会道的嘴罢了!而这恰恰是鲁豫被人所诟病的地方。

私以为,鲁豫不是不会说,而是不想去说那些虚假的话,她追求的是作为新闻人的真。

在去采访嘉宾时因为没有敲门,工作人员提议重新拍一下这个场景,但鲁豫觉得这样太虚假了并不真实,而拒绝了这一提议。

这种真实在她的采访中更是展现了淋漓尽致。

在采访国足时,敢于问出"为什么要往自己的球门踢呢,是因为近吗?"这样的问题。

在采访沈腾时,沈腾苦恼的说自己怎么也背不出书时,骄傲的说出"我天生就特别善于背这些"。

鲁豫对于自己的定位更多的或许不是主持人,而是新闻人。作为新闻人的要求是真实客观,是理性占主导;而作为一个主持人,特别是采访型主持人,需要的更多是情感上的包容,照顾到采访者的感受,而不是个人情感的自嗨,是感性占主导。

鲁豫所欠缺的就是和嘉宾的共情力

2001年,《鲁豫有约》在央视首播,第一期的采访对象是曾漏税风波的内地歌坛一姐毛阿敏。

在采访过程中,鲁豫并没有像其他访谈节目的主持人一样问一些不痛不痒,无足轻重的废话。整场采访鲁豫都紧紧围绕偷税问题展开,节奏紧促,内容丰富。

从这期节目开始,观众知道了《鲁豫有约》这个节目,也认识了这个瘦小的主持人。但其实《鲁豫有约》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在于当时同类型节目的稀缺,而且当时是周播,制作团队有足足一周的时间,去策划安排,而鲁豫也有足足一周的时间,去了解采访对象,这些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挖掘出采访对象身上最吸引人的点,问出最具价值性的问题。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知己知彼,百问不疏。

可是后来《鲁豫有约》变成了日播,留给鲁豫了解采访对象的时间大大缩短。正因如此,鲁豫总是会问出一些让嘉宾难以回答、毫无营养的问题,而鲁豫也因此被称为鲁尬聊。

屋漏偏逢连夜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式各样的综艺、访谈节目层出不穷,《鲁豫有约》的收视率大不如从前。

为了重新赢回观众的心,鲁豫在推出了《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这个节目在百度百科上的定义是国内全新真人秀式访谈节目,在这个节目里我确实看到了真,不过不仅仅是嘉宾的真,还有鲁豫的真

这种走出演播厅来到户外的拍摄方式,意味着你没有台本,你只有一个大纲,很多的细节都要你自己去把控。

你在镜头前随便一个不起眼的动作,都会被网友用八倍镜找出来,从各种角度分析你的行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参加真人秀不被骂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

而鲁豫在演播厅拿着台本问问题尚且被骂,更何况在户外呢?

所以你在节目里会看到:当印度国宝级影星阿米尔汗请鲁豫吃当地特色手抓饭时,鲁豫毫不掩饰的不情愿;在采访赌王四太时,鲁豫对四太的打量眼神和对豪门生活的艳羡;当惠红英带鲁豫去一家餐馆吃饭时,鲁豫不经思考的说"这种餐馆我一般都不会去的"这样的话...

但同时我也在节目里看见了:采访朴树时,像知心朋友般交谈的态度;与段奕宏旁若无人的畅谈时刻;刘翔在鲁豫面前真诚讲述自己的样子...

马未都曾这样形容鲁豫的:"鲁豫特别聪明,她特别松弛,非常不像主持人,其他的主持人一到镜头前面就特别死板,只有她那种机灵劲儿让我眼前一亮。"

这正是鲁豫这么多年依旧屹立在主持界不倒的原因,这也是别的主持人学不到的地方,这就是鲁豫的真本色。

《艺苑风景线》是成名之作,《凤凰早班车》是呕心之作,《鲁豫有约》是巅峰之作,而《豫见后来》是抗鼎之作。

在2019年年末,鲁豫带来了她的新作《豫见后来》。在《豫见后来》里那个曾经尬聊的鲁豫不见了,有的是一个会共情,温柔耐心的鲁豫。

《豫见后来》中鲁豫采访的人不再是各界大佬,而是各式各样的素人。这个节目比起《鲁豫有约》采访各界大佬的高大尚,显得更接地气。

不高高在上,会像朋友一样和采访者聊天;

不喧宾夺主,会耐心的倾听采访者的讲述;

不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批判,会客观的说出自己的看法。

这样的鲁豫,不在是网友口中只会说我不信的鲁豫,在《豫见后来》里的鲁豫是有温度,有风度的。

在这里私心的分享一下鲁豫在《豫见后来》里的一些金句:

"消防员的伟大在于,平时不会想到他们的存在,但一旦听到他们的消息,多半就是英勇牺牲的消息。"

"给孩子足够的关爱,但是要先关照自己。"

"女性独立要有两个前提,在成为母亲之前和社会有充分的接触,完成做母亲的亲子三年后,依然具备回归社会的能力和渴望。"

如果要形容鲁豫,用这八个字恰好不过:亮点颇多,不足亦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