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脑海中突然浮现了《重返狼群》书内封上,小狼“格林”的成长照片。
刚满月的“格林”很可爱,也很萌,看得自己都忍不住想抱抱它;
长到八个月的时候,“格林”明显成熟了很多,有自己的“范”了,简直“帅呆了”。
然而,认真看照片就会发现,在“格林”三个月大的时候,真的特别丑,丑到我都不原因相信那就是它。
那种丑是一种不协调的丑,很瘦、骨架成长起来,肉身不够得体,我称之为成长的“丑态期”。
……
这让我又想起刚上初中那会养了一条小狗,刚抱回来的时候,真的很可爱、肥嘟嘟的,看着它走路都感觉是一个肉球在滚动,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真的“萌化了”。
这种可爱吸引我到什么程度呢?
我初中基本都是一个月才回家一次,然而,就因为特别期待见到小狗狗,所以,我第二个周末就忍不住回家了。
可是,好景不长。
再过了一个月我回去的时候,我真的不想再见到它,打心底觉得它好丑。
这种丑和“格林”的丑是一样的,很不协调,也是小狗狗特有的成长“丑态期”。
……
刚刚所说是动物的成长“丑态期”,那么人呢?
我并不是用动物和人比拟什么,而是想说成长都存在一=个让自己不忍直视的时期,叫做成长“丑态期”。
这个时期,真的不愿意面对自己,也不愿意相信那就是自己。
……
还是先说说体形成长方面的“丑态期”吧。
有个现象很有趣,我发现在我们村里,接近00后的一批伙伴,成长的真捉急。
在我十二三岁的时候,身高还不到一米五。然而,他们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已经长到了一米五以上,一米六七都是正常的身高。
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也都有一段时间会比较丑,长得不协调。这种丑出现在我们突然发现一个人“长大了、长高了”的时候。
这是体形成长方面的“丑态期”。
……
除了外在的成长“丑态期”,其实每个人也会存在一个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丑态期”。
面对这个时期的自己,往往我们都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甚至怀疑为什么自己长成了这个鬼样子?
就好比近来我发现团队的很多伙伴状态不是很好一样,我也没怎么上心。
首先,我知道这是一个必经阶段,其次,有些事真的只能自己去面对,最后,是我希望他们能够走下来,而不是在这个“丑态期”放弃自己。
……
在我刚刚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的时候,我也主动的学习、主动地做事锻炼自己。但是我总觉得有些知识用起来很别扭。
就拿演讲来说,当我看到别人能够流畅自如的表现自己的时候,我知道哪些技巧能够让我更好的表现自己。
而我一用这些技巧,就会很死板,感觉拍电视剧“穿帮”的感觉,每每遇到这样的尴尬处境,内心真的是奔溃的。
就像有些伙伴知道说话需要注意自己的情商,所以每次说话就担心犯情商低的错误,所以都不怎么刚开口说话。
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路了?是不是自己真的不该坚持?是不是自己有点明知故做了呢?
……
其实不然,这不过是一个人成长和改变的过程中的“丑态期”,这时候的自己不像自己,也不是自己最喜欢的自己。
然而,真的想要让自己“淋漓尽致”的表现自己,就必须先让自己呆板的、丑态的去成长。
给自己一点时间去磨合成长“丑态期”的自己。
想想不难明白。
一段感情有磨合期;买了新车新车有磨合期;哪难道自己学习新知识并加以运用过程就不需要磨合期了吗?
文/张宗超 QQ:2174314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