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移动互联网后,O2O领域被迅速催熟,这些APP成了手机的标配,大大方便了人们的衣食住行,下面介绍几场大家耳熟能详、全民狂欢的补贴大战,以及数据分析师在补贴领域具体分析、运营工作,给还在疯狂取数、疯狂做表的分析师们一些思考,提升自己的价值。
1、滴滴 VS 快的
滴滴和快的在2012年成立,初期打车软件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只有杭州和北京两地少数人在使用,随着2014年1月腾讯1亿美金融资到位,滴滴打车开始发放红包,而快的在阿里的支持下也紧随其后。双方红包大战一度达到癫狂状态。而这场“支付+红包大战”一直打到2014年5月份才告一段落,双方烧掉近20亿元,堪称惨烈。2014年12月双方又进行了新一轮的融资,双方从出租车这样大用户量的市场切入中高端专车租赁细分市场,竞争到了白热化的阶段,但此时股东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在投资人的主动推动下极力促成了双方合并,2015年2月两家喜结良缘。
2、摩拜 VS OFO
摩拜与OFO分别于2015年3月、10月成立,起初两家推出的产品、市场布局完全不重合,OFO主打校园市场,而摩拜则直接把目标用户对准城市用户,随着2017年初双方D轮投资的到位,共享单车开始正面接触,补贴大战开始越演越烈,战端一开就复制了当年的滴滴快的大战,套路是常规但又十分奏效的补贴。2017 年摩拜和ofo的用户经常能收到优惠充值促销的短信,打开各自的APP,直接弹出来的也是促销广告,充返比的优惠力度最高能超过1:2。摩拜和ofo依靠着补贴大战获得了大批用户,并且奠定了双寡头的地位。还推出了免费月卡等诸多花样,甚至出现了倒贴钱让用户骑车的情况。这种疯狂的玩法,进一步加剧了资金链的危机。2019年 4 月美团宣布收购摩拜,而OFO至今还欠着老子的债。
3、饿了么 VS 美团
2009年“饿了么”从上海交大起步。2014年9月为了应对美团的“抢滩”行动,饿了么扩张城市力度加大,美团方面推出新的应对方案:补贴,从此时开始,美团外卖和饿了么的补贴大战正式打响,百度外卖也跟进,外卖行业逐渐形成“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三足鼎立的格局。资本也开始大量进入外卖领域。由于外卖领域模式更重,牵涉到对品质外卖、外卖骑手、用户的争夺,使得补贴的使用,需要考虑三端的平衡型,背后的逻辑也更加复杂。2016 年外卖大战,美团饿了么百度一共烧掉超过百亿,在白领们 5 块钱吃一顿丰盛午餐的背后,是百度外卖的黯然陨落,最终被饿了么收购;而2018年饿了么外卖也被阿里收购并和口碑合并,从而阿里本地生活和新美大开启了新一轮竞争。
这些O2O领域的企业,由于涉及到的用户需求丰富、供给端差异巨大,从而催生了对数据分析师的大量需求,考虑到补贴对业务的巨大影响,也间接的提升了分析师在业务运营中的决策权,分析师介入的常规补贴工作分为下面几块:
1、补贴规划
2、补贴分析
3、补贴运营
这几块工作具体怎么做,后面陆续介绍,敬请期待。原创不易,求转发,求点在看,觉得好的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