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GeekBand的第四周线下课,主要分三个部分来做一个小结。
一、产品篇
1.你的产品,到底是为谁服务?
以淘宝为例,上面同时有两类使用人群,买家和卖家,那究竟那一类是淘宝认为的用户呢?相信从它的退换货方面的处理、对待差评的态度,大家应该不难看出;
2.做产品,你防御竞争对手的壁垒在哪里?
1)技术壁垒、功能壁垒都只是短期的,巨头只要花钱、花时间,是可以赶上的;
2)重点在用户,用产品卖点获取用户,然后留住用户,用户的聚集会给你创造价值;
3.美拍为什么能成为现象级的产品?
李老师后来也和大家分享了美拍的案例,讲到了美拍为什么这么成功?而且是在有微信等竞争对手存在的情况下:
1)对时机的把握:一开始只做八秒的视频,为什么?因为当时团队只能做出八秒的,如果做一年,那固然可以做的比较完善,但是市场会等你一年吗?竞争对手会放任你做一年而不去追赶吗?实际上美拍也是抢在微信之前把产品推向市场,从而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窗口。
2)一开始只能拍八秒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当时的3G、4G网络覆盖并不算特别广,用户的数据流量也比较有限,而用户是否愿意随时随地上传视频,会极大地影响产品的使用场景和频次;所以八秒既是一个妥协,也是当时用户猛增的一个引爆点。
二、技术篇
1.学编程的时候做一个项目实战是很好的学习方法,那是否有必要再去做习题?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编程既然是一门技术,那只要会用、能开发出东西就可以了,但是别忘了computer science这个词语里面还有一个science,以下是适当做一些习题的好处:
1)项目实战能锻炼“面”、知识的广度,因为要想各种办法完成项目;做题也非常重要,做题是锻炼“点”上的巩固,知其所以然,方能在运用中举一反三;
2)为什么公司的笔试和面试,都会通过做一些习题来考察,公司招人是要付真金白银的,所以这么考察肯定是有原因的;换句话说,如果需要通过笔试、面试进入开发岗位的话,这一关还是要过的,而且也推动你去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修炼内功。
2.别丢了工程师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假如你碰到一个技术上的障碍,你会怎么做呢?遇到挫折然后停滞下来?一个优秀的工程师,是会去不断尝试,在电脑上写代码、跑一跑。因为这又不需要付出巨大的试错成本,不像建筑,建筑设计师是不太可能说我今天造一幢大楼试试,不行的话明天推到重来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软件工程师无疑是幸运的。
3.关于问问题之前,为什么应该自己充分思考和尝试之后再去问:
1)如果自己没想清楚,只是把问题抛出去,被问的人想来是不会太高兴的,就好像你跑去问别人一个单词怎么读,这个是可以轻易在网上查到的,应该没有人乐意当一个词典来回答你。
2)即使别人告诉了你答案,因为这个问题并没有经过你自己的深入思考,所以轻易得到的答案也就形成不了深刻的印象,下次碰到或者稍微变化一下,你仍然不会解决。如果你是在公司上班,一个解决不了问题的工程师,正常的公司应该是不需要的。
三、项目实践篇
这也是我感觉GeekBand和其它一些培训很大的区别,并不仅限于传授知识,还有很多耳濡目染、身在其中方能体会的学习机会,你可以跟平日仰望的大牛面对面交流,你可以向身边很多优秀的同学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成长、全方面地成长,担负团队的责任;尤其通过项目实践,有更深的体会:
1.优秀的人通常不是在某个点上做得优秀,而是因为他努力把自己变成一个优秀的人,从而影响自己身边的人、推动团队前进。比如我们在实际开发一个iOS项目的过程中,因为大家基本都没什么经验,所以不太可能有明确的流程、每个人只要做规定好的一块东西就可以了;其中必然会涉及到团队成员的衔接、推动项目的进展,这些其实不是某一个人的事,而是每一个团队成员、有志于成为优秀的人应该主动去做的。(其实这番话说出来心里还是有些忐忑的,客观说自己做的也很不够,希望勉励自己去做到:) )
2.人生没有彩排,机会也只在出现在你面前、可以把握的时候是属于你的,你是奋力一搏,还是说“我以后也可以成功”。虽然不能断言每个人的将来,但是现在、此时此刻就想获得成功的人,毫无疑问是有更多的机会和成功的可能性的。
3.成功会带动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不能被片面理解,君不见失败了一辈子的人,为何成功没有轮到他呢?“不断尝试才是成功之母”,失败只是尝试的过程中碰到的反馈,告诉你此路不通,只有继续去尝试,才能逐步逼近成功。
番外篇
上面说到的“成功”这个字眼,可能让人容易望而却步,因为你如果认为有钱是成功的话,那你有钱之后会发现更多比你更有钱的人。但我想分享自己最近的一些经历,虽然是很小的成功,但却实实在在地给予我鼓励和信心,而且,是你只要愿意做都可以达成的:
1.之前想在网上开始写点东西,但是担心自己写的东西没有什么价值;后来在GeekBand同学的分享氛围之下,开始尝试在简书上写一写,写到第二篇时,被编辑推荐至简书首页,被许多人阅读,在文章下面和我评论、交流。这于我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写的东西被别人看到、而且对一些人是有价值的,也激励了我继续写下去。
2.GeekBand开班之前的“磨课”,当时我组织了几个学员一起参加,但约定的周六恰逢台风登陆上海,其他几个小伙伴打了退堂鼓,我和 @柴茝 仍然是去了浦东,感受了一次台风天的户外行走,也和李老师第一次见面,聊了很多关于学习、课程方面的问题,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