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长距离的旅行
当我把游遍七大洲作为自己人生的一个目标时,非洲成为我第五个出发的目标。由于朋友的同学在津巴布韦生活了十几年,所以我们选择了这里作为首次登陆非洲的一个目的地。而不是传统的比如埃及,南非或者是肯尼亚。历经多次反复,终于我们在春节前成行。沈阳动车到北京,从北京坐了9个小时的飞机落在了迪拜,稍作休息就再次登上阿联酋航空的班机前往哈拉雷,当飞机穿越非洲中部地区黄色的,绿色的土地映着太阳的色彩,朵朵白云让你感觉是空中的棉花田,每朵云下的阴影似乎都在为这非洲大地带去了庇护,让我一下子想起了特雷沙修女写的一本书《 在爱中行走 》,非洲仿佛就是贫穷、野蛮、无知、干旱的代名词,我们从内心同情生活在非洲的黑人们。
飞机飞行了七个小时后进入了赞比亚领空,一下子满眼的绿色映入了眼帘,让我们一下子从红黄转到了翠绿,飞机停在卢萨卡,这也是我无数次经停机场唯一把旅客留在飞机上的一次经历。旅客们都是走下飞机后,自己拉箱子走出机场。当飞机再次起飞后,仅一个小时我们终于落在了哈拉雷。一场不大不小的雨迎接了我们。历经了45个小时终于躺在了床上,迎接明天非洲的第一缕曙光。
朋友帮我们借了一处当地富人区的别墅。我们完全可以自己采购食物做饭,津巴布韦由于早期作为英国的殖民地,所以除了英语外仍然保留着英式的许多传统,红色矮层砖结构的凹形商业中心琳琅满目,如画般的陈列超市商品,飘香的咖啡,除了肤色以外,你感觉不到所谓的贫富,满眼的绿色,你见不到干旱,这里不是研究如何绿化,而是研究把哪片绿植砍掉建起房屋,非洲一个大的概念下有欧式的小资情怀,有雨水充沛的雨季,有别墅林立的富人豪宅,也有低矮漏雨的贫民窟,脏乱差的黑人区,也有疾病和灾荒,这是一个极度两极分化的大洲。但在市场里在公共场所里你同样能感受到欧洲人的文明与友善,不要用干旱、贫穷愚昧、灾荒、战乱、野蛮来定义一个我们曾经头脑中的非洲,这些只是他们中的一部分,再说地区上哪个洲不存在上述问题呢?
在这里聚集着一大群中国人,但来到津巴布韦最早的还是印巴人,中国人在这里绝大多数都是做贸易的,把中国廉价的义乌商品运到这里,聚集了财富,许多人来了这里十几年,拥有这里最好的豪车别墅,过着简单的生活,也渐渐褪去了国内用名牌来区分自己与普通人的分别,特别是家庭主妇就是送孩子上课,回家做家务,与知近的中国人聚会,简单的有些慵懒,而国内的人又似乎每天都在奔忙,常常苦于没有闲暇时间,所以每种生活都有其快乐与不如意,但人多少还是应该被生活或多或少挤压下,人的精神才富有弹性,生活也就丰富多彩起来。
津巴布韦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水、电、通信特别落后,费用较高,自津巴布韦的货币体系崩溃后,美元成为日常的流通主要货币,人们生活水平自然就受到巨大影响,一般普通人均收入在200-300美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