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4
不知不觉这次的暑期可视化学习之旅已经接近尾声,虽然是最后一天,但今天的讲课内容依旧是干货满满。
上午的第一堂课是由来自中国科学院的时磊老师带来的网络数据可视化。常见的网络数据有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社会网络结构,人口迁移网络,生物网络等。网络数据通常包含两类对象,节点对象和边对象,节点对象表示信息实体,边对象表示关联关系。网络数据可视化通常研究图的布局,图绘制以及图的交互。石磊老师从网络数据可视化基础讲起,然后介绍了网络数据的基本概念。课程的重点放在图的布局算法和网络数据可视化的前沿研究内容。
第二节课是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来自浙江财经大学的周志光老师,为我们首先介绍了地理空间数据的定义:地理空间数据是由具有严格意义的地理对象的描述加上人类活动产生的人文数据组成。地理空间数据可视化包含地理空间点数据可视化,地理空间线数据可视化,地理空间区域数据可视化以及地理空间立体数据可视化。周老师也介绍地理空间多维属性数据,地理空间时序数据和地理空间稀疏数据的可视化案例。
数据挖掘作为一种自动的数据分析方法,在各种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来自浙江大学的马昱欣博士为我们讲述了数据挖掘释义,课程介绍了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以及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在学科融合方面的理论,应用和前沿发展。最后马博给出了数据挖掘与可视化之间的关系:策略不同;技术互补;面向任务,可结合。
接下来是课程是武汉大学王琼老师的数据新闻与数据可视化,课程指出数据新闻不一定要把数据进行可视化。可视化其实是给我们提供一种复杂叙事的可能性,在相对比较小的篇幅当作可以传播很多层结构的,复杂的,体量比较大的信息。
来自复旦大学的姜忠鼎老师给我们讲述了AR+VR+VIS之间可能会产生怎样的火花?是否会带来可视化领域新的革命?课程阐述了沉浸式可视化的概念,在未来借助AR,VR,MR等技术,可视化将会把数据以身临其境的形式展示给用户,让用户有更好的交互体验以及绝佳的直观感受。
最后一堂课是由浙江大学的郭方舟博士讲述的层次数据可视化。课程介绍了层次数据的基本概念,常用的可视化方法,相关交互技术以及一些实际的可视化应用场景。
四天的学习,收获的不仅仅是可视化的专业知识,更让我们拨开云雾,概览了可视化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视化暑期学习虽然结束了,但作为可视化的年轻一代的我们还有更多的路要走,希望我们在未来的带路上能够大步向前,早日圆梦。最后祝福浙大可视化暑期学校越办越好,为中国科技事业培养更多更好的可视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