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心理学》[日]内藤谊人:以退为进、化敌为友、反守为攻
幼犬效应:抚摸可爱的小狗后,想养一只。
富兰克林效应:富兰克林向铁石心肠的议员借书,使得议员与之有交流并乐于效劳。
沉锚效应:对一件事的判断受第一印象(锚)影响

01 借助富兰克林效应寻求成员帮助
有则故事说,一个人想找别人借钱,能够借到钱的基本是之前有帮助过他的人,而不是曾接受帮助的人。
富兰克林效应告诉我们可以通过“有求于人”,让对方产生被认可感、被需要感。让别人喜欢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帮助他们,而是让他们来帮助你。
在团队中,适时寻求帮助,让自己刷一刷存在感和路人缘。在寻求帮助时要注意几点:
001 这个忙经过自己的思考,无法通过直接搜索可以得到答案。
002 帮忙之后及时答谢。
02 借助沉锚效应制造“再次”印象
我们无法改变第一次抛锚的位置,但可以制造第二次抛锚的时间地点。
第一次抛锚,一般是初次见面。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组织,初次见面的自我介绍,往往给其他人留下深刻印象。比如大学一年级入学/小灶群的自我介绍,大概了解某某是小才女,某某是音乐小达人。
第二次抛锚,可能出现在第一次团体活动,可能某某组织能力特棒,某某活跃气氛特拿手;或者某某表达特有逻辑,某某文章是晨读最佳。第二次抛锚要比第一次来得更有力,由此修改或加强第一印象。
可能会有第三、第四次抛锚,但是影响效果会逐渐减弱,除非某次锚真的很重量级。我们能否珍惜锚出现的时间点,又能否在此之前做好制造锚的准备呢?
03 借助幼犬效应制造“锚”
错过第一次抛锚,感觉下次抛锚时间遥遥无期,以及不知道如何准备。那么可以试试幼犬效应,简单尝试之后,让自己产生欲望,成为更好。
比如喜欢狼人杀,在某次聚会时尝试组织这个游戏。若大家尽兴而归,自己会对逻辑与演讲更感兴趣,通过练习让自己的收放能力更佳,组队玩起来更尽兴。因此,大家通过“狼人杀”游戏对自己有另一层印象。
想在集体刷存在感吗?可以通过富兰克林效应、沉锚效应、幼犬效应试一试呢。
驻足的人儿,谢谢你看到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