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曾经讲过:“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从干部自身来讲,个人必须努力,这是干部成长的内因,也是决定性因素。”对于如何提高干部“七种能力”,我认为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政治要讲,更要历练。从古到今直至将来,干部必须将讲政治摆在首要位置,自觉融入组织,服从组织安排,听从组织召唤。提高政治能力,首先要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个问题上,决不能有任何迷糊和动摇!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政治历练来弥补实践的不足、经验的缺失、能力的短板,在坚持自我革命的辩证法中自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主动接受组织监督和纪律约束,不断形成政治自制力和内省力,筑牢坚固的思想防线。
其二, 通过“三个结合”,提高调查研究能力。一是“纸上调研”要与实地调研相结合;二是注重历史过程与现实情况的结合;三是坚持调研的日积月累与任务性突击调研相结合。我想着重谈一谈对第一点的看法,这里的“纸上调研”我想表达的是互联网中的统计分析、大数据研究、信息咨询、专题报告等信息优势。这些服务可以看作是我们调研工作的延伸、触角,通过学习、阅读这些材料可以让我们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了解我们调研主题的宏观、微观背景以及变化趋势,包括服务提供者的主观倾向。但所有这些材料不能代替我们的实地调研。因为所有已经形成的文字材料都不可避免地存在数据采集过程的主观偏好。就像我们如果只听汇报不深入现场可能做出错误决策是一个道理。事件的现场是第一手信息的原发地,材料的作者以其自己的阅历、政策水平和工作经验,在实地看到的情况和信息,在大脑里产生的反应,与其他立场的观者会有或多或少的差别。因此在信息资讯发达的社会,我们既要参考相关信息,但又不能依赖这些信息来代替实地调研。这也是唯物辩证法教给我们认识事物的特殊与一般关系的法则。
其三,提高统筹能力,强化科学决策。我认为,年轻干部要未雨绸缪,常识性去站在领导角度判断问题,提供建设性意见,这就需要我们练就统筹的本领,对于现有工作既有真题的权衡也有局部的考虑,为强化科学决策,奠定夯实基础。
其四,坚持问题导向,在改革攻坚中勇做担当干部。我认为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运用正确的改革方法,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把握新时代改革的新特点,守正创新、开拓创新,才能确保实现改革的目标任务。其中培养务实的改革作风便是关键,时代需要闯将,改革需要先锋。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担当。年轻干部提高改革攻坚能力,就要守初心担使命、敢作为勇担当。必须真抓实干解决问题,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任务落实,以奋进者姿态走在改革前列。
其五,冷静细心,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在基层工作中我们就一定要时刻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冷静的头脑,当遇到紧急事件和突发情况时要冷静地分析问题,寻根究源,抓到问题的根本点,细心地从源头,上把问题梳理清楚,进而逐条逐线将问题彻底处理。当然,预防风险永远是应急处突的前提,要增强风险意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随时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在日常工作中的安全生产检查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安全防范永远大于安全整改,只有将风险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才能真正断绝与安全事故的“面碰面”。
其六,以心换心,保持与群众的血脉联系。上头千条线,下头一根针,和群众打交道,实际情况非常复杂,群众工作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想要增强这一能力,最重要的还是以心换心,干出实绩,赢得信任。我总结为重在“四心”:热心、耐心、爱心、真心。
其七,要有说了就算,定了就干的办事风格。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干部工作不能做样子,必须脚踏实地,要以上率下、真抓实干。既要定好盘子、理清路子、开对方子,又要做到重要任务亲自部署、关键环节亲自把关、落实情况亲自督查。以乡村振兴,对口帮扶为例,我认为抓政策落实不应该是每月的填表签字按手印,不是每次的拍照印证打下卡,不是作秀留痕走过场,作为基层干部,要想出点子,迈出步子,将乡村振兴工作落到实处。我们进入体制内,进入基层中,被称为人民干部,就要把党和人民交代的每一件事情都作为重要工作认真对待,不挑三拣四、不拈轻怕重,不讲价钱、不谈条件,既雷厉风行、马上就办,又稳扎稳打、久久为功,不折不扣地干到底、办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