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宁静无以致远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39期“宁静”专题活动。

诸葛亮在《诫子书》里讲:“非宁静无以致远。”此言道出心静乃成大事之基,唯有摒弃杂念,方能专注于目标,稳步前行。

最近我总是静不下来。总是情不自禁地拿起手机点开抖音、视频号、小红书、百度视频等APP进行浏览。信息洪流不断冲击着我的思绪,让我难以集中精力,内心浮躁,仿佛置身喧嚣之中,难以自拔。每当我想要专注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过不了几分钟我就会受不了,放下手里的东西去查看手机。

这种状态让我深感焦虑,仿佛心被无数细线牵扯。我意识到,若不改变,必将一事无成。

于是,我开始尝试远离手机,把抖音等应用卸载,将手机置于视线之外,给自己设定专注时间段。起初还挺顺利的,但是坚持没有几天,我就感觉浑身不得劲儿,心里面像猫抓的一样。只想着要玩一下手机,就玩一下,偷偷看一下,抖音、小红书、百度等卸载了,但是我还有视频号,这个是微信上的程序,没有办法卸载。那种渴望如同瘾症般难以抑制,每次偷看手机后,内心短暂的满足随即被更深的空虚取代,因为视频号的小说视频总是没有结尾,看到了一半就没有了,而抖音上的这类视频很多都是完整版的,吸引我不断追寻,仿佛陷入一个无底洞。

无奈之下,我决定寻求外力帮助,下载专注类APP,设定强制锁机时间,逼迫自己远离诱惑。同时,培养阅读纸质书的习惯,让心逐渐沉静。虽然起到了一定效果,但内心仍不时泛起波澜,仿佛旧瘾难戒。每当锁机时间结束,手便不由自主地伸向手机,心中斗争愈发激烈。

我陷入了一个奇怪的循环当中,放下手机,五爪挠心,拿起手机,不知岁月是何夕,刷完手机一放,又无限后悔。

这种反复挣扎让我明白,真正的宁静源自内心的自律,而非外在的强制。我开始尝试写练习册,我坚信大脑是要不断被训练才可以更新的;我还听书,听樊登读书,希望用真正有用的知识来占领思想的高地,不要让他被脑残短剧占领。虽然过程艰难,但我坚信,这样以后内心就能够静下来。唯有内心真正宁静,方能致远。

在刷题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实长时间沉迷短剧、视频 ,这些片段化的东西。这种奶瓶乐,思维就会变得碎片化,难以形成连贯的逻辑;思考力也会变得钝化,无法进入深度的思考;以前学过的知识也会逐渐变得模糊起来,甚至会完全遗忘掉。这是一件多可怕的事情。 啊!我必须找回曾经清晰的思维和扎实的知识基础。于是,我坚持每天做题,听课,定时阅读经典书籍,做笔记,梳理思路,逐渐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充实。虽然过程艰辛,但我深知,唯有如此,才能摆脱碎片化的困扰,重拾深度思考的能力。

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对手机的依赖逐渐减弱,内心的焦躁也逐渐平息。每当拿起书本,思绪便能迅速集中,仿佛找到了久违的专注力。这种改变虽微小,却让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我坚信,只要持之以恒,终能战胜心魔,回归内心的宁静与清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坚持逐渐成为一种习惯,内心的波动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从容与自信。每当夜深人静,翻开书页,仿佛与智者对话,心灵得到滋养。这种宁静的力量,让我在面对生活的喧嚣时,也能保持一份清醒与坚定。我开始享受这种宁静带来的内心富足,仿佛找到了生活的真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