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睡醒总会陷入特别深的低落中
1 Karen
整理微信时看到Karen的微信。我看到她收了一大捧花,微信视频中是她的领证vlog,两年前的2月我们认识的,她的情感生活、职业轨迹和想法都十分清晰的在我的记忆里,青春浪漫时的样子,现在都尘埃落定成上一世的往事,她变得朴素日常,回到家乡南通,给工作人员发喜糖的样子像我从小到大那种实心眼儿的玩伴。告别令人欣慰。
2 春夏
看「踏雪寻梅」的解说,我做社畜越久,对春夏的喜爱和羡慕越多一分,她代表了我的一部分梦,本真、纯粹、平时,她让我在现实里感知到这些,不是时尚杂志中显得酷的词、不是名利双收的人自我标榜的词;我看到女主,感受到底层女性那种迷失和无望,我感同身受却又深感同情。
王俊凯/刘耀文这种年轻男孩代表一种我很喜欢的人格,他的感受在生活中处于恰当的位置,简单来讲是情商高,既可以感知进而照顾到周围人的情绪,又保有自己的人情味和本真情绪。可是好的演员,尤其是作者电影或者艺术电影,需要展现更细致、更深刻、更细颗粒度的情感,那除了天分,更需要牺牲精神,在你不断让自己更真诚和彻底地袒露自己内心最脆弱柔软的一面时,你有更大概率受伤,你的精神会有不可逆的损伤或者改变,而这是很多入世的人不愿承受的。从这个角度讲,越反叛、越纯真、越细腻、越脆弱……越背离世俗成功标准的品质,越容易塑造好的角色。演员的自我修养,是和现实生活产生深深的相悖之处的,和名利场、饭圈的规则也有着天然的不适。巩俐是无法放的,她没办法演绎王佳梅那种底层人无线下坠的状态;章子怡是无法舍的,王佳芝为了小情小爱松动男性语境下的宏大叙事她是做不出的。
3 Maggie
张曼玉代表了另一种我非常爱的人格,是我骨子里我什么世俗的东西都不考虑时会爱的那种。有博主说她是病娇文艺女,就爱别人不爱自己的样子,她和那些男文青的爱,大部分人试过一次就放弃了,但她爱的全是这些人。她敏锐的情绪让她在现实生活中受伤,但转头投注在演艺事业里,这算是一种工伤吧,颇有些不疯魔不成活的意味。由此发展出一种螺旋,极致的感性和创作才华,棱角硌的自己和周围人都很疼,但是更接近本我的样子。
4 自己
成长带来一大好处便是越来越了解自己,和解的部分也更多。我对外能量不够,内部能量充沛,内心有困兽自斗。而生活是削土豆机,我爸特别爱说到社会几年慢慢棱角就没了,这话太抽象,我翻译给你听,比如,为了让自己更加高效,在职场上不要带情绪处理工作,你不需要了解对方是谁,ta只是某某业务线运营,你和最浅层的社会角色对话就好;为了让自己在市场上更值钱,你需要按照套路包装自己,贴越亮的标签越好,如果能自圆其说别人的项目也可以包装成自己的;为了从市场上从用户中赚钱,有时你需要用美好的套路包装商业的外衣……我们内卷,只为了成为土豆里最光滑的那只,让雇主给我们更高的定价,然后呢,住更大的土豆房子,买更大的土豆车子,嫁给一个同样光滑的土豆,生一大堆小土豆。然后所有土豆都告诉你,生活就是这样的,如果你到土豆机外面,你会被踩烂。
但假如我是一个有心的土豆呢。假如我比别人更感性呢。内心的冲突让我在这个过程中承受更多的痛苦,我觉得我的棱角在消失,这磨损的过程让我觉得身心都很痛苦,虽然这没什么大不了,他们没什么特别,可是叛逆、固执、任性、冲动、感性……这些可能负性的词语,恰恰是真我的组成部分,我希望保持我这一部分非常像人、非常像我、非常原生的部分。
一切都在数字化、成功学化、功利化,这种价值取向令人窒息。我想探索出一条适合我生存的路,一条摆脱内心桎梏和冲突的路,不同于世俗主流价值观的路。理性很迷人,可是感性更像个人。我在有意识地保护内心这一部分感性,此前我会认为先考虑大环境再考虑自我需求,直到今天我发现我错了,长期来看一定是从内而外做选择,生活短期或许有金融危机、失业待业的问题,长期会有上扬的曲线,人生还很长,要勇敢一点自我一点。
看文艺作品还会哭,是我感受复苏的证明,这份证明让我觉得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