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6日学习小结。
本文引用自作者@游识猷,原文地址请见参考文献 [1].
摘要:本文是引用了@游识猷 的博文内容,根据精神分析学家对新生儿妈妈的分类,讨论了不同妈妈的类型特点,以及如何更加积极的面对生活。知道了这些分类,就不需要有任何压力让一位妈妈强行成为不适合自己的类型。
读到英国精神分析学家乔安·拉斐尔-莱夫(Joan Raphael-Leff)的观点,她认为,妈妈有三种:
温情拥抱型(Hugger)、冷静组织型(Organizer)、中间摇摆型(Fleximums)。
温情拥抱型(Hugger):孕期就想象着孩子会是啥模样什么性格;认为自己的职责是去适应孩子、尽可能地满足孩子;想要尽可能长时间地母乳喂养;产后第一周可能会完全舍不得离开孩子半步;非常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温存感;孩子满3岁前不太想回去工作。
冷静组织型(Organizer):孕期不太想象孩子将来的样子,反正生出来该啥样就啥样;认为自己的职责是尽可能地帮助孩子适应这世界,尽快融入家庭并逐步独立;会根据自己的时间表来调整孩子的日程作息;跟孩子在一起比较容易感觉无聊;很可能尽快回归职场。
中间摇摆型(Fleximums):居于温情拥抱型和冷静组织型之间;希望自己和孩子双方的需求都能尽量得到满足;比较倾向于兼职工作或者在家工作。
关键在于,这三类妈妈都能成为好妈妈,也都可能因母职而抑郁。
温情拥抱型型如果因为家庭因素而在孩子幼小时就必须外出工作,就更可能抑郁。
冷静组织型如果因为外界的“好妈妈应该时刻陪伴”压力而整天呆在家中,就更可能抑郁。
中间摇摆型如果想要两全其美却顾此失彼心力交瘁,就更可能抑郁。
每个妈妈,都有最适合自己的“做妈妈的方式”。施加额外的“你必须如何如何”的压力,不会收获一个更好的妈妈,倒是会造就一个更抑郁的妈妈。而妈妈不快乐,孩子也不会快乐。
对女性来说,最好的养育方式,应该要适合自己的性格与当下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亲子关系,才会是真实而愉悦的。幸福的家庭未必都是相似的,也可以各有各的幸福。
下面总结一下草莓本周的学习情况:
小草莓本周很多课外班都进入到了首尾的阶段。今天舞蹈课进行了汇报表演;昨天小提琴课程也进入了最后阶段的练习,这个为期一个月的“速成班”即将在八月初登台表演《小星星协奏曲》。小提琴班的老师还给我们这些家长上了一节两个多小时的音乐启蒙课,老师讲的非常好,没有一丁点的说教,他只是非常简单的把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和热爱,以及教育理念传递给了家长们,我受益匪浅。
References:
[1] https://weibo.com/1783475181/HxiPb2myl?from=page_1005051783475181_profile&wvr=6&mod=weibotime&type=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