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爱你在心口难开”

他们被称作是“来自星星的孩子” ,

他们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他们有无数对妈妈的爱,

但是他们却说不出来,

因为他们患上了自闭症。


01 “妈妈,我爱你在心口难开”

跟4岁的儿子小成一起玩认水果的游戏,是王妈妈每天的“保留项目”。

仅草莓这个词,王妈妈每天就要重复50~100次,如果儿子能记住1~2次,并顺利说出来,那便是王妈妈最开心的时刻。

牵着3岁的儿子小林回家,儿子走累了一直哭,却不懂用言语表达想要抱抱的愿望,那是张妈妈感到最无力、最难过的时刻。

张妈妈和王妈妈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自闭症孩子的母亲


02 “确诊时,夫妻俩抱头痛哭了一晚上”

王女士和丈夫原本的生活很平静,做点小生意,日子过得还算平稳安逸。

2016年,王女士总觉得2岁半的儿子和其他孩子有点不太一样,儿子不会说话,眼神有点呆,对大人的逗弄没有回应。

在幼儿园老师的建议下,王女士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医生告知,孩子患了自闭症。

彼时王女士对自闭症一无所知,有些茫然。待她上网查过资料后,她怔住了。得知结果的当天晚上,两夫妻抱头痛哭。

可是,生活总要继续,病也是要治的。坚强的夫妻俩就开始带着儿子四处寻医问药。

在儿子小成经历了各种治疗和训练之后,王女士的内心愈发茫然。面前,寻不到通路;身后,归期遥遥。

在不知所措的心态下,王女士让2岁的儿子接受了当地一家医院的针灸治疗。

为期1个月的治疗中,小成从头到脚每天都要扎针,这导致孩子对扎针有了恐惧感。没治疗之前,小成还能一个人在客厅里玩,接受扎针后,小成特别没有安全感,只要妈妈离开1步,他就大声哭闹。

有时,小成在地上哭闹打滚,会拼命地摩擦双脚后跟,导致双脚两侧经常流血;小成怕水,只要在厕所看到水,就大哭。这一切,让王女士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开始意识到,这样的治疗方式不行。

2017年9月,王女士终于带孩子去了专业机构,一起接受科学的训练和指导。


03 “治疗路,不是撕心裂肺就是整夜失眠”

带娃治疗第一天,王女士就崩溃了。

小成在上课的第一天,就因为环境陌生而大声哭闹。孩子曾尝试突破妈妈的怀抱,走出教室。而就在妈妈和老师说话的时候,小成哭着跑到了二楼。

于是,从一楼到二楼、从二楼到三楼,三楼再到一楼,那天,王女士一边含着眼泪,一直追着儿子跑……

决定在机构进行长期的训练之后,王女士在学校附近的城中村租了一间十多平方米的房子,每天陪伴孩子训练。

每天除了固定的上下课外,王女士会反复指导儿子认卡片、认颜色,引导孩子如何进行大小便。一张简单的卡片,王女士反复教儿子三四十次,小成仍旧不知道那是什么;一句简单的再见,孩子总是无法完整说出来。

训练指导没有成效,王女士开始失眠,如果能在凌晨两三点顺利入睡,那是相当庆幸的事,但大部分时间,她直到凌晨四五点都没办法睡着。

曾经,有一位来自哈尔滨的妈妈,在学校陪孩子接受了一年的训练,回到家后却被邻居告知,她的丈夫早已和别的女人在一起了。

这位妈妈当时在电话里哭着跟王女士说,自己实在受不了了,想要自杀。

还有一对年轻的夫妇,上午刚确诊孩子患自闭症,晚上丈夫就要求离婚,妻子只能一边挽救婚姻,一边陪着儿子训练,但最后,还是以离婚收场。

在谈及这群妈妈们的艰辛时,机构治疗师说,一路看着这些妈妈变得强大,觉得她们很伟大,同时又感觉十分心疼。

每一个自闭症儿童的家庭,都承受着12分的痛苦,尤其是他们的妈妈。原本较弱或任性的女子,成为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的妈妈后,一切都变了。为母则刚,妈妈们愿意放下所有的胆怯、懦弱,披荆斩棘,一路向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