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站一瞥
各自微笑 各自流泪
偌大的北京,高楼林立、霓虹闪闪,世人眼中,尽是华灯璀璨。然而,三里团的灯红酒绿,国贸的异彩纷呈,天安门的万丈光芒,再强的穿透力也无法杜绝默默角落的小小心酸。2019年6月28日夜北京站轻轻一瞥,看尽人生沧桑落寞。
订了一张凌晨的车票,九点就到火车站了,在等待中看着、听着、思索着,这一夜,感慨万千!
北京站的远景相当气派!传统中式建筑,配之火树银花,集艺术审美与大国风范于一体,尽显中国本色。走近之后,首先浮现脑际的是奥诺雷·杜米埃创作的《三等车厢》,淡淡的讽刺,无限的心酸。火车站门口的广场占地不小,却依旧熙熙攘攘、挨山塞海。三五成群高谈阔论的,两两相依低声呓语的,独自玩手机、发呆的,人生百态,尽显其中。但有一点却是共通的——疲惫,不只是身体的疲,更是内心的累。
同一个广场,却有动、静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广场外延,靠近马路的一边,更多的是安静、等待、无言;而靠近进站口的方向,带着行李匆匆走过的,甚至跑起来的,一面不断踮起脚尖向前张望,一面焦急地看表。就在排队进站的人流旁边,有一对情侣吸引了我的注意。也不知是不是在为即将的分离伤心,还是男孩子做了什么错事,女孩子明显在闹情绪。任男朋友怎么环抱,怎么哄劝,她就是甩开手、背对着、不开心。
沿着墙角走了一圈,座无虚席。很多人直接铺开床单、毯子,长天之下,和衣而卧,一看就是常年在外奔波,早已习惯以天为盖地为庐。每一寸土地上,站着的、坐着的、躺着的,形态万千,如沙丁鱼般拥塞着整个空间。而他们身边那大包小包、五花八门的行囊也是一个个无法忽视的存在,除了各式行李箱外,购物袋、编织袋、塑料袋,甚至直接用布一裹就是随身的家当。老婆孩子、拖家带口,行李袋累成小山。简陋的衣物拖鞋,蓬乱的头发,空洞的眼神,孩子们或在旁边嬉闹,或在怀里、地上熟睡着,一整个家庭就这么系在了身上。
广场偏西的空地上,四脚朝天躺着一个男子。衣物虽说不上褴褛,但也相去不远。他睡得那么平静,完全看不出呼吸的迹象,好似死去一般。我暗暗猜测或许是喝多了,或许是累坏了,或许天生就习惯于旁若无人地睡觉。总之,任世界天翻地覆,我自云淡风轻。
燥热的夏夜,热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是个兜售冷饮的绝佳时机。满脑子的可乐、冰水正痴想着,一个干瘦、偏矮的小贩推着装满饮料的三轮车缓缓步入眼帘。许是太累了吧,他整个人像软骨动物一样地吊在车把上,一副生无可恋的表情。看着他,我想起了四个字:疲于奔命。更可悲的是,生意何其惨淡!虽有天时地利配合着,奈何大家的钱包不允许。
生而为人,强烈自尊心驱使着我们总是尽可能地保持着体面、优雅。然而当生活的重担毫不留情地下压时,什么西装革履,什么仪表翩翩,不过是遥不可及的奢望罢了。生活毕竟是现实的,我们能做的也就是在自己的维度里努力地照顾好珍贵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