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垃圾居然会有快感?真的是很奇怪的体验呢!
这种快感的出现,持续已经️将近半年的时间,看着家里的东西一点点减少,我真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因为新房入住仅仅两年的时间,就已经被堆满了,因为担心存储空间不足,所以在装修的时候,我和老公就设计了很多储物空间,柜子、抽屉、置物架,几乎每个房间都设计了足足的空间。
除此之外,我们还把一些暂时用不到的东西,拿回25公里的老家放着,比如宝宝穿小的衣服、学步车等等。
就这样,入住两年以后,我们仍然被储物空间不足所困扰着,家里大大小小的柜子里、抽屉里全部塞的满满当当。
为此,我特意又买了一些收纳箱、真空压缩袋,这样才释放了一部分储物空间,但还是挤挤巴巴,让人看着特别不舒服。
说实话,看着这些东西,我真的特别头大。但是每次整理下来,也发现不了什么可以扔的东西。
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我是一个特别喜欢屯货的人,几乎每次买东西,都会一下子买很多,主要就是多买一些划算,这就样一个习惯,导致我们的新家在入住两年以后,满满当当。
近半年来,我开始反省自己的这一行为,也开始着手让这个家变得轻松一点,因为屯货带来的浪费,信手拈来。
家里榻榻米的抽屉里,还有超过十盒,每盒36支母乳存储袋,这是我在宝宝2个月的时候买的,当时买了20盒,但总共只用了不到一半,为此我还额外买了一些用不到的东西,比如蓝冰盒,塑料袋等,到现在都没有用过一次,全部放在抽屉里闲置着。
家里还有超过20双肉色裤袜,也是当时看着便宜,一下子买了32双,结果这两年夏季一次也没有穿过,也闲置在衣柜的角落里面。
还有宝宝的湿疹药,当时在药店买25一盒,我上网查了一下,35.9元可以买三盒,结果就下单了,结果总共就用了一盒,另外两盒闲置在家里的药箱里面,眼看着就要过期了再也用不上了。
还有那种糖果型的压缩洗脸巾,一下子买10包,每包20粒,到现在才用了两包不到;宝宝的玻璃奶瓶,当时担心摔坏了,就买了大大小小总共6个,结果宝宝全程母乳喂养,到现在总共就用了两个奶瓶,其他的全部闲置在家里。
还有餐巾纸,记得去年一整年都没买,用的全部是前年双十一抢购的,全部存在家里的柜里,满满当当的。
还有什么呢,对,宝宝的童书,也买了一大堆,把家里的书架占的满满当当。除此之外,应该还有很多血淋淋的例子…比如手机膜,我现在就有5张以上没用,屯在家里…
总之,今年我下定决心,跳出屯货,合理消费,活在当下,因此我买了两本收纳类的书籍,重新学习了一下,怎么说呢。我总觉得整理好你的内心,才能整理好你的生活…
我也静静想过这个问题:为什么我这么爱屯货?
表面上看,是因为多买可以省钱,实则是我内心的匮乏感和焦虑在作祟,所以会提前消费、过度准备,其实现在看来,有些东西多买并没有省钱,反而造成了很多的浪费,除了浪费钱以外,还浪费了自己的宝贵时间,因为上网挑选这些东西真的特别容易让人沉迷…
看到了这些,接下来我的打算是:
第一,遵循开一瓶屯一瓶的原则,只留️一个备份,再便宜也绝不多买。比如食用油、洗发水、洗衣液等等…
第二,只买当下需要的东西,不提前准备。
比如宝宝的书,我自己的书,有时看到就会买,但又没有那么多时间看,没有拆封过的不在少数。以后尽量少买书,甚至不买书,充分利用图书馆、电子书,尽量减轻不必要的书籍开支。
第三,继续断舍离,等换季的时候,把自己多年不穿的衣服再拿出来穿一次用一次,如果还是不喜欢就果断处理掉,送人或者丢掉。
第四,谨慎考虑所买的每一样东西。比如衣服、鞋子,买就买自己真的喜欢的、会穿的,贵一点也没有关系。
第五,限额消费。关闭花呗,回到学生时代,每个月把钱放在没有现金收入的卡上,用完就停止消费,7月份我通过这个方法,少买了好几样东西呢,对我来说还是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好啦,先整理到这里吧,到明年再来看看,这次的反思和行动,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