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女儿未长成-如何保护好女儿不受家庭的伤害
婆婆和女儿第一次发生冲突是在三个月前了。
那天,我下班回到家,刚坐在女儿旁边听她讲,没几分钟看到了如下场景:女儿十岁在客厅的沙发上近乎竭斯底里的在哭嚎,婆婆站在她的对面和她理论,先生坐在餐桌旁吃饭。女儿一见到我开始泣不成声,她想和我诉说她的委屈,但是很明显,由于一边哽噎一边讲我几乎听不太清晰,到底发生了什么。而这时婆婆站在那里也在大声的讲她的理,如果你是妈妈,怎么做?
在这里有必要先介绍下背景,女儿是新上海人,她有小她8岁的弟弟,先生和我的原生家庭都属于农村,由于弟弟的到来,婆婆因此来家里照顾弟弟。
我作为上班族的妈妈,在外工作压力也不小,能够总是保持心平气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做到心平气和,当然这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养成。
首先,我坐到了女儿旁边认真的听她讲,这个时候,婆婆也在一直对着我想说她的理,但是我的判断是,毕竟婆婆是成年人,可以沟通,于是我做手势,请婆婆先暂停不要讲话。婆婆确实也不做声了。于是我继续听女儿讲,女儿一直在说,奶奶骂她。到此为止,我还没有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因为女儿太激动了,情绪还没有平复。如果我继续我的倾听,然后等待女儿情绪平复,搞清楚来龙去脉,这件事情也就能简单的解决了。
可是事情的发展总是出乎你的意料之外,就在女儿情绪尚未恢复还在哽噎中时,先生突然从餐桌边冲过来,看那架势,要直击还在伤心中的女儿,作为妈妈,我连忙从沙发站起拦住了先生,于是矛盾转移了,从女儿,奶奶这里转移到了先生和我,眼看家庭世界大战就要爆发了。。。。。。可以说用惊心动魄来形容。而这时候我无心恋战,巧妙的躲过了先生,继续我未完成的工作,安慰和抚平女儿现在伤心的情绪,于是我带着女儿离开了案发现场,带她到了阳台。我和女儿讲,你现在的情绪需要先放松,请她在阳台上打开的一扇窗前向前眺望,先平静情绪。女儿照做了,大概过了几分钟,女儿不在哽噎,开始清晰地讲述整个过程。
女儿:奶奶骂我
我:奶奶为什么骂你?(根据我的经验仅仅是骂一句,不会导致这么激烈的伤心哭泣)
女儿:我晚上去倒牛奶,看见厨房有快递寄来的枇杷蜜,就很好奇,想知道味道,问爸爸能不能喝,爸爸就说,“能,但是你得给奶奶倒一杯”。然后给奶奶泡了一杯,送到奶奶面前,说:“奶奶,你尝尝”,奶奶就说“我不喝,是你馋了吧!”,然后我就回答说:“我不馋,你尝尝吧”,然后奶奶依然语气很焦躁的说“我不喝,我不喝”(奶奶忙着给弟弟洗澡,没空,可能是这个原因引发焦躁的语气),然后就觉得受到了拒绝和“骂”,就伤心的掉下了眼泪。
(等到我回来,女儿和我哭诉,说“”奶奶骂我“,而婆婆就说“女儿撒谎,因为她没骂女儿”,而这个导致女儿情绪崩溃)
我:那么第一个问题,(奶奶说:“是你馋了吧”),这只是和你开玩笑而已,不必当真。第二个问题,奶奶当时在给弟弟洗澡,很忙,这个时候你请奶奶喝东西,奶奶是会焦躁的,自然语气可能就会比较不友好,而在你看来是奶奶骂你了,但其实奶奶没有骂你。
在我做了上诉的解释后,女儿也接受了。
而对于婆婆很简单,这么大年纪的人,我们不可能改变她的观念和做事做人习惯,能做的也是倾听和理解就是了,就此事而言,解释女儿对于“骂”是如何理解的,只是误解而已,当然婆婆也会借机表达下女儿的种种过往不是,而我能做的是倾听,在有道理的地方,表达下是该管教的。
在弄清楚了整件事情后,你会发现其实是可以总结一些东西的。
第一点: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最先要做的就是不问缘由的倾听,倾听的过程也是释放孩子情绪的过程,也是孩子受到安慰的过程。
第二点:矛盾的爆发不是一个事情造成的,很多时候越是激烈的矛盾,越是多个因子累积触发对的。而我们通过关注整个过程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到孩子伤心的点都在哪里,已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孩子的情绪爆发点。
第三点:事情的发生很多是误解造成的,相互了解很重要。女儿认为,大人声色俱厉的和她讲话,就是骂她,她理解的骂更多是从大人说话的语气,态度等多方位来感受。而奶奶认为的骂,是带粗俗语言的骂,所以女儿认为奶奶骂她了,而奶奶认为她并没有骂女儿。
第四点:千万不要在没有完全了解一个人之前,怀疑和攻击这个人的人品。第三点中的例子,因为误解,奶奶认为她没有骂女儿,而女儿说她骂。所以无端的给女儿扣上了不诚实,是个愿意撒谎的孩子这样的帽子,而这个又再一次伤害到了女儿,因为在女儿的认识里,她并没有撒谎,而她确无端受到人品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