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狗十三》的课堂演讲
青春是常见的影视题材。
电影里有阳光白衫,我们只有深夜题海。因为太美好,所以不现实。但太现实的又被禁的找不到影,比如这部近年最好的青春片,至今杳无音信。---《狗十三》狗是一只名叫“爱因斯坦”的小狗,13是一个13岁的小姑娘。连在一起的 “狗十三”是导演给这个社会的悼词。
电影围绕着主角李玩的成长反应了很多真实存在的家庭问题。李玩来自于离异家庭,她的爸爸妈妈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之后爸爸为她找了一个继母,还生了一个小弟弟,李玩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李玩的爸爸不知道如何告诉李玩有弟弟的事实,就给她买了一条狗,这条狗陪伴李玩度过了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可是有一天,狗丢了。李玩很是伤心,为了不让女儿难过,爸爸为李玩买了一条和爱因斯坦一模一样的狗,李玩一眼就看出这条狗不是自己的,她拼命想要找回真正的爱因斯坦,但所有人都不理解她。
面对这种境况,李玩开始找朋友倾诉,之后学会喝酒,回家之后,李玩遭遇了爸爸的暴打,除了狗丢失一事,李玩觉得难过的还有自己弟弟的出现,因为她明显觉得,爸爸不爱自己,全家人重男轻女的思想让李玩越发颓废。
《狗十三》结尾里,李玩学会了妥协,面对大人的问候,面对对方送上来的狗肉,她不再反抗,而是学会说一声谢谢。
其实,很多人都和李玩一样,在不断反抗中被生活磨平棱角,之后变得沉默,接受一切,从前那个天真爱笑的姑娘慢慢消失了,这或许就是成长的代价吧,其实《狗十三》想要表达的是非常普遍的中国式家庭教育中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以及向观众展示成长的代价。
《狗十三》这部电影并没有什么大开大合的情节,它由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构成,向观众们展示了一个13岁女孩困惑的人生。影片中李玩有两次非常明显的妥协,一次是爸爸又买了一只小狗代替爱因斯坦之后,它将李玩的弟弟咬伤,于是爸爸和妈妈商量要把这只狗卖掉,李玩虽然有提过反对意见,但最终还是妥协了。还有一次是李玩在路上遇见了自己心心念念的爱因斯坦,她并没有表现的很开心,反而冷静的对友人说是认错了,因为她并不想让爱因斯坦回到自己的家,那里是牢笼,外面才是更适合爱因斯坦的地方。
影片中充满了李玩对于生命的困惑,许多观众从电影中都或多或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们谁都不是坏人,只是三代人之间的观念让他们无法和解,误会是影片中最大的冲突所在。整部电影的剧情中出现的家庭问题有很多,现在的社会上越来越多的离异家庭,隔代教育,重男轻女等现实问题,相信有很多人在现实中都经历过,不说三者都有,但是凡是经历过一种的都从小就对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父母离异的家庭能够给到孩子的关爱少之又少,孩子缺失的那份爱将是永远不完整的,甚至导致在现实中出现心态扭曲的情节。而隔代教育更是对很多孩子来说是个噩梦,不是说爷爷奶奶不会带孩子,只是他们的思想与现代不符,在他们的教导下的孩子对于现在社会的融入有很大的问题。重男轻女一直是中国自古以来的问题,虽说现在这个社会是男女平等的,但这样的落后的传统思想在大众脑海里已经根深蒂固,希望能够早早摆脱这种思想。
电影并没有完全站在女主的角度去批判中国家长的教育方式问题,反而告诉观众,父母对孩子的爱是真实的,父母的肩上扛着沉重的责任和重担。也就是说,这部电影只负责提出问题,他根本没有回答,电影并没有完全站在女主的角度去批判中国家长的教育方式问题,反而告诉观众,父母对孩子的爱是真实的,父母的肩上扛着沉重的责任和重担。也就是说,这部电影只负责提出问题,他根本没有回答,也许这个问题,本身就无解吧。最后我想说,看完这部电影没看懂或没共鸣的观众是幸运的,是幸福的。虽然有些事我们努力也无法实现或解决,有些事我们就算小心也无法避免。但,我们仍然要学会与父母积极沟通与交流,我们要学着保护我们现有的,安稳的家庭,珍惜当下父母能给我们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