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许多妈妈都在“怨声载道”,除此之外,更多的是茫然不知所措。
案例:自从生完宝宝,妈妈就一直在家全心全意的照顾宝宝,如今,宝宝快一岁了,可这几天却经常拉肚子,有的时候一天能拉七八次。妈妈赶紧将宝宝送到医院,结果诊断为秋季腹泻。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秋冬季宝宝那么容易腹泻呢?
听说这种腹泻会传染,是真的吗?
它和其他腹泻有什么区别呢?
腹泻就必须去医院治疗吗?
宝宝腹泻该怎样治疗呢?
秋季腹泻是指:
秋、冬婴儿因感染轮状病毒而导致的腹泻,也叫轮状病毒肠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和呼吸道传播。
潜伏期1-3天,6-24个月的小儿是主要的易感人群,但以6-11月龄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体弱多病的婴幼儿更容易患病,而且病情严重,病程较长。
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呕吐或溢乳,大便次数增多,稀薄或带水或奶瓣、带泡沫,黄色或黄绿色,有酸味。
重型症状的患儿除以上症状明显加重以外,还伴有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感染中毒等症状,通常表现为发热、精神烦躁或萎靡、嗜睡,甚至休克、昏迷。
宝妈成功治疗宝宝腹泻的经验分享:
在宝宝腹泻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宝宝做了大概十次的大便常规,还做了细菌培育,同时宝妈看了大量的资料和书,也学了很多的小经验,归纳整理如下。
1、腹泻一般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一般又分为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会排水样便,但是对肠道黏膜的损伤并不大,而且不需要吃抗生素,因为吃了也没用,但是要吃益生菌。细菌感染特别容易损伤肠道,如果白细胞超过15-20,就需要吃抗生素,若开始使用抗生素,就应该连续使用5-7天,同时补充益生菌,然后再次化验大便,如果化验正常就可以停药,否则需要继续服用直到检测正常为止。千万别见好就收,造成慢性肠炎、细菌耐药。
2、非感染性腹泻,多是食源性因素,比如消化不良,会表现为大便中有原始食物颗粒,不伴发烧,偶尔可能会有呕吐。
3、宝宝如果腹泻严重,就会容易脱水,这时候可以口服补液盐,保证水分摄入,补充电解质。
4、一般急性腹泻治愈后(大便化验正常)宝宝还是拉肚子,这时候腹泻就已经变成了乳糖不耐受(崔玉涛说过,任何情况的腹泻都会引起乳糖不耐受)这时宝宝肠黏膜受损,使小肠黏膜上的乳糖酶遭到破坏,导致奶中乳糖消化不良,就会持续腹泻。这时候可以换成不含乳糖的腹泻奶粉或者添加乳糖酶。腹泻奶粉一般吃两周,再慢慢转回母乳或者普通奶粉。
5、焦米汤有止泻的效果,焦米或者焦米粉均富含碳水化合物,经焦化后容易消化,并不易发酵胀气。制成的焦米汤不含乳糖,最适宜于乳糖酶暂时降低的腹泻婴儿吸收,其中被炒焦的部分能吸附肠粘膜上的有害物质,使之排出体外。4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用这个方法,但如果是细菌感染性腹泻必须结合药物,光吃这些没用。蒸苹果也有止泻的作用,适合才开始腹泻,并且不严重的情况下使用。
6、母乳宝宝多数大便偏稀,次数多,只要不是水样便,都是正常的。
7、大一点的宝宝腹泻,可以暂停吃奶和辅食,就吃米糊或者稀饭,减少肠胃负担,同时避开了乳糖,过一两天腹泻好转后再慢慢恢复正常。
8、要做好预防工作,勤洗手,勤消毒,不吃冰箱里刚拿出来的食物,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小贴士:秋季腹泻如何预防
1、注意饮食卫生
喂养前餐具应开水洗烫,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食物存放要加罩、防止昆虫污染。
2、合理喂养,定时定量
少让宝宝吃富有脂肪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补充维生素B,改善胃肠功能。根据幼儿的成长情况,注意每餐定时定量,做到少量多食。添加辅食时,根据孩子生理构造情况,同样要少量多食。同时,需要给孩子多喝水来补充水分。
3、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过热或受凉,特别注意要避免腹部受凉。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加强孩子的体格锻炼,增强体质,增强免疫力。
5、接种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方法
接种轮状病毒疫苗。6-24个月的宝宝,建议每年7-9月份,即秋季腹泻流行季节来临之前接种轮状病毒活疫苗,以预防秋季腹泻。
6、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1)有些爸妈在孩子还没长牙时自己咀嚼食物喂小孩,这是错误的方法,很可能因此将成人携带的病菌传播给幼儿,特别是有些病菌成人体质可以承受,对于发育不完整的幼儿就会引起疾病。
(2)爸妈切勿用嘴试温度的方式,给孩子喂食。正确的测温方法是,爸妈把需要试温的食物点出少量放至手腕内侧来感觉温度。
7、其他方面
(1)及早治疗: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微量元素缺乏、铅中毒等慢性疾病。
(2)合理用药:不要滥用广谱抗生素,以避免肠道正常菌群的失调。应及时无菌隔离处理。
提示:还不到3个月的宝宝发生腹泻,病情发展很快,拖延可能危及健康,建议及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