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Day5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北方人初看到西湖,平原人初看到峨眉,他们都会惊讶于这些奇景。可是生长在西湖或峨眉的人除了以居近名胜自豪以外,心里往往觉得西湖和峨眉不过如此。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

一个周朝的铜底或是汉朝的瓦瓶,在当时不过是盛酒盛肉的日常用具,在现在却变成很稀有的艺术品。种田人常羡慕读书人,读书人也常羡慕种田人。俗话说,“家花不比野花香。”出现以上这些情况是什么缘故呢?

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要看出事物本身的美,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艺术一方面要能使人从实际生活牵绊中解放出来一方面也要使人能了解,能欣赏,“距离”不及容易使人回到使用世界,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

艺术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

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他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之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思考:

有些时候我们不一定要去想事物的实用性反而可以有适当的距离去观赏它,欣赏它的艺术性以及美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