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课源起
鲁道夫·施泰纳曾经提出:人类的社会问题源自教育问题,教育问题源自医学问题,医学问题源自农业问题。人类社会的生活源泉以人与农业的关系为根基;如果我们实现身体力行地懂得爱、懂得生命、懂得健康和什么是自我教育的过程,就无法脱离与自然和农业的紧密关联。
人类发展要具备生存和繁衍这两个基本要素,因而完整的人需要平衡自身的猎取行为和培育行为。然而,现代的社会与现实生活中,充实着大量如何能短时间、少投入、节能、经济、高效推进事物发展的行为,而与需要花费时间,不按人们意愿进行生长的生物接触的行为太少,从而失去了上述两种行为和思想的平衡。直接导致人们急躁、急功近利、紧张、抑郁等等健康症状的出现。
培育行为及思想的发展,只能通过与生物互动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和教育,从这个方面来看,园艺或农耕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这一点上也显示出农耕教学同其他教学方式的根本不同之处。
回顾成都华德福长线农耕课程的开设,正是缘起于以下三元:农园的凌空出世这一物质身体为前提、“疗愈身心、康复大地”情怀为基础、《生物动力农业》思想理论为指引。
物质身体的具备
2018年9月26日,学校把幼儿园旁边的一块6亩地定位成农耕用地,因而开启了与这片土地的亲密接触。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只是感觉任重而道远,当第一锹下去的时候,听到“哐当”一声,整个身体为之一颤,心头有些发凉,这不是一块纯粹的耕地,在它里面蕴藏着许多的石块、砖块......,哎呦,看来我们要去实现康复土地的愿景,在冷酷的现实中被土地里的这些如喉咙里的卡刺一般堵在前方。怎么办?“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于是乎由老师和家长组成的一群人,在本已不年轻的心中,继续怀揣励志金言,开启了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
“引导学生在自然中发展”的心之期待
每天在土地上工作的时候,我们迎来了一批批幼儿园、小学的老师带着孩子来到农场里。有的是在绿叶、花丛中走一走、唱唱歌,有些是参与到农场的农耕劳动和建设中来,在这其中,我们始终有意识的去观察不同年龄的孩子,在自然中的状态和反应。我们在面对土地工作的同时,依然也会找时间望望天和星空,因为那里是生命和力量的源泉;同时,我们去努力看懂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在脑海中积聚着农耕课程的规划。
“生物动力农业”思想在华德福教育中实践
在将近一年物质和心里上的准备,我们开始了教学教研。我们在探讨中提出了如下问题:
1)华德福农耕教学的长线课程,应从哪个年级开始?
2)学期的教学计划?
3)课程的教学内容?
4)教学中的课堂组织形式?
5)教学后的反思方式?
针对上述核心问题,根据这一年对来到农园里劳作的各个年级孩子在那个当下的意识、行为及情感的表现差异,通过讨论,确定了农耕长线课程从3年级开始,一二年级及幼儿园,进入农场仍以体验为主。3年级的孩子正好在9岁左右,他们更加清醒的感知到自己,并且他们开始感觉到自己与周围的环境是分离的,而不是一个整体。他们会经历9岁之变的历程,他们会有所踌躇,他们在感知到自己和环境不是一体的情况下,如何让自己得以生存?如何建立这个刚刚清醒的“我”的自信心?就成了9岁孩子需要面对解决的问题。同时,9岁的孩子依然有较好的跟随性,他们与土地、与自然的状态依然还保持着原有的那种纯然,而还没有过多被现在文明社会对农田的理念所感染,他们与土地、动植物有着更多的融合感和恰当的离斥感。因此,这个时期,通过农耕教学,让三年级的孩子从之前无意识的对土地和自然的链接进入到通过自我认知能力而主动建立起与土地和自然的和谐状态,并能够在他们的成长及成人过程中,形成一个爱护土地和崇敬自然的信念。
接下来,进行了学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探讨和编制。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结合华德福各年级教学大纲,同时考虑了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生物动力农业理论及生物动力的天文日历,并参考了《园艺老师指南》中美国华德福园艺老师的教学课程设置,制订了3和4年级的学期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此外,为推进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在课程中设置了长线堆肥的内容,让上农耕课的孩子们将家里的厨余带到农场,为农场大地的堆肥带来在家中被视为废弃物且污染环境的有机物,实现了生命材料的往复循环。
对于课堂教学形式的讨论,农耕课的教学环境在开阔的农田地里,到处都有吸引孩子们注意力的奇妙事物。卢安克在他的书中也写到,孩子们在自然中,他们的意志、情感和思考完全融入到环境中,无法很好地进行智性的理解。针对此,我们确定了课程的前15分钟时间,将在教室里进行上节课的回顾及本节课内容的导入环节,在教室里将本节课劳动的任务进行分工,明晰工作内容;之后,再进入农场进行劳作。
两校区农耕课程定期的交叉教研及每节课结束后的总结及反思是不断深化教学经验及深挖教学潜力的有力保障。
“怀着崇敬接纳孩子
带着爱教育他们
送他们踏上自由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