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二十九》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二十九》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传语闭门陈字正,可怜无补费精神。



这首诗是金代诗人元好问所作,该诗出自《论诗三十首》元好问论诗的侧重点在于为诗歌创作“正本清源”,从而表达出他内心对诗应有风格的看法,

这首诗除元好问本人以外,还涉及到两个人物。也分别体现出元好问对两人的态度,一是南北朝田园诗人谢灵运,二是宋代江西派诗人陈师道。

下面我将从时代大背景与诗人自身经历来谈元好问在这首诗中对两个诗人截然不同的态度。

首先是诗人元好问,元好问生于金代,遭逢乱世,在如此动荡的年代下,诗人们大多历经坎坷,饱受风霜,感情也随之深沉而丰富,在文学创作上也就更加推崇那些发自内心的真切感受与体现出自性的自然文风。元好问就是如此,他推崇的诗歌风格是慷慨雄浑而含羞深沉的。

因此当元好问遇见谢灵运时,自然是崇敬赞赏的。

“池塘看草谢家春”取自谢灵运《登池上楼》的名句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该句意象清新,浑然天成,短短几字就将昂然春意跃然纸上。元好问就是在此处称赞谢灵运的这个句子万古常新。

谢灵运一人,性格放荡不羁,再加上富裕的家庭让他少时少了一些烦忧,他常常游历山水,寄情于自然,写诗充满“自然”之感,这种自然既表现在他所描摹的景物大多为现实的山水田园,也表现他在遣词造句上的自然文风,而这一点,刚好与元好问对“天然淳真”诗歌的推崇相吻合。

诗中可以看出,元好问对“闭门造句”式作诗方法的批评。在元好问的论诗绝句中,尤其可以看出他对江西诗派末流越来越偏重诗歌的形式,而忽略诗歌的内容的批判,江西诗派重视黄庭坚与杜甫在创作时的技巧,却对黄庭坚“以诗求道”的主张忽略,以至于以陈师道为代表的江西诗派过于强调诗歌在句法、诗律、用典等方面的刻意经营,而导致诗歌诗境破碎。句意失当等弊病。陈师道重视学习杜甫诗歌的锤炼功夫,讲究“闭门造句”,而正是这一点与元好问所倡导的“自然”之风相悖,以至于元好问认为陈诗“可怜无补费精神”。

然而三位诗人对诗歌的态度以及作诗手法与各自的时代与人生经历有关。如元好问身处乱世而追求复情;谢灵运性格放荡不羁而崇尚自然;陈师道爱家代士大夫文化影响而注重锤炼,元好问《论诗》中所表现的态度也向后人展示了时代与生平对诗人作诗的影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205年,一位青年诗人在去太原应试的途中,听一位捕雁者说,天空中一对比翼双飞的大雁,其中一只被捕杀后,另一只大雁...
    都人士阅读 1,260评论 1 6
  • 上周末,在会长兔子同学的组织下, 我第一次参与到洋葱阅读线下读书活动中。 下面我对这次活动进行一次复盘: 1、参与...
    NancySun阅读 731评论 6 2
  • 在城市,不难发现身边有许多新城市人。一般是立足落户城市十年以内,还处在奋斗生活逐渐稳固、观念习俗逐渐融合的阶段。以...
    昇夫阅读 402评论 4 8
  • 好的想法没有抓住就找不回来了。所以随时准备一个本和一支笔吧。
    swotpp阅读 19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