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雅人深致|叔侄读经

“毛诗何句最佳”?谢安的答案如何影响谢氏姐弟的未来


赵孟頫作品《谢幼舆丘壑图》

东晋之初,在陈郡谢氏家族登上淝水战场之前, 这个两汉三国乃至西晋均不太显目家族,还只是一个位于北方的二流氏族。

01

东晋宰相的曾祖父是曹魏的粮草主管

说这个“ 世族之家” 的前身曾经是个“ 宦官之家”毫不夸张。但这并不是重点,重要的是魏晋时期,谢氏子弟们开始跻身朝堂,参与到入仕为官的行列中,他们一代代薪火传承,使家族声誉一步步向上攀升。

在家族中,谢缵、谢衡、谢鲲、谢褒等虽然担任官职不高,但是都在国家中心、膏腴之地任职,掌控着国家的人力物力,奠定着日后兴起的基础。

谢缵:《晋书·谢鲲传》“祖缵,典农中郎将”。

谢缵就是东晋宰相谢安的曾祖父,也是周朝南申国君主申伯第35世孙,家族祖居谢邑。谢缵做粮草主管时,谢家人的定居地还仅限于阳夏谢家堂,这个地理位置在今天河南省太康县境内,原名吉迁里。

典农中郎将,是曹魏时期被安排在屯田地区,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的官员,职权地位与太守相仿。

谢缵虽然官卑位微,却能够审时度势,在司马懿派他常驻长安时,他教民耕种,岁岁五谷丰登;种树艺桑,处处绿野平畴。诸葛亮六出祁山,但终因粮草不继而撤兵,而谢缵任魏国的典农中郎将后,兵强马壮,粮草充足,最终打败了吴、蜀两国,三分归为一统,谢缵功不可没。

尽管《三国志》没有为谢缵立传,却也为史书谱写谢氏家族的黄金时代埋下了伏笔。

02

侨居江左,振国兴家源于会读《诗经》

“永嘉之乱”爆发前后,谢氏还没有取得一流世族地位,甚至家族成员被人轻视的事情还时有发生。“衣冠南渡”中,陈郡谢氏亦举族南迁,侨居江左。

这个家族既有精通儒经、知识渊博的帝王近侍第二代谢衡,又有不恂功名,对仕宦持消极态度的第三世谢鲲,谢鲲之侄谢安,是谢氏家族的第四代。

谢安不仅兼具先人之品,而且精于握兵执政。他先在东山培养谢氏子侄,出据军界重镇;后在中央担任决策要职,操纵全国的政治军事命脉。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讲了谢安跟子侄辈谈诗论文的另一个故事。他趁子侄们聚会在一起的时候,问道:“《诗经》里面哪一句最好?”侄子谢玄称赞说:“最好的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谢安说:“应该是“訏谟定命,远猷辰告’最好。”他认为这一句特别有高雅之土的深远意趣。

故事原文:

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公曰:“訏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毛诗》即《诗经》。谢安的姐姐谢道韫,也曾被叔父以同样的问题发问:

《诗经》里面哪一句最好?

道韫称:“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安谓有雅人深致。

谢道韫

谢安、谢道韫和谢玄三人的答案依次是:

《诗经·大雅·抑》:訏谟定命,远猷辰告。
《诗经·大雅·烝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谢安、谢道韫二人皆从政治角度探讨《诗经》的价值,认为应该多读赞美周宣王的卿士仲山甫帮助周宣王,成就中兴之治的“丞民之诗”。

谢玄一如平民般地赏赞“昔我”类描摹士兵苦恼的诗句,但谢安认为这是在白费力气。

谢安教导侄儿谢玄,不要被文学辞彩唯美的《采薇》打动而陶醉其中,有失大雅;要重点关注像“国家大计一定要号召,重大方针政策就及时宣告”这类参与军事政治方面的内容,雅人深致!

谢玄像

一名将帅如果鞭打一匹已经死了的军马,可以想见,不会对战局扭转有丝毫的作用。

谢玄本就是治军雄才,怀有经国伟略,姐弟二人的未来怎样?谢氏家族的前程如何呢?

东晋军队“北府兵”的组建,“淝水之战”的胜利,都由谢安、谢玄这两代人完成。他们还造就了陈郡谢氏家族的鼎盛时代,并且与众门阀世族一起,支撑着当时的整个东晋朝廷。


推荐阅读:

《一起来读世说新语》目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