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论语是篇大文章:祭神如神在

像季氏这样明里暗里想着造反,争夺权位,迟早是要失败的。他们作为社会的引导者,这样做更是扰乱了社会风气。

真正的君子是无所争的,不仅与人无争,而且与事无争,一切皆讲礼让而得。就跟射箭比赛一样,比赛开始时,先对立行礼,比赛结束了,不论输赢,彼此对饮一杯。赢的人说一句“承让”,输的人说一句“领教”,大家都很有礼节,即使在争,也保持着人文的礼貌,君子的风度。

优等生子夏听孔夫子这么讲,觉得有点虚伪,用射箭来打比方,会让人过于看重礼仪的形式。但不能直接反驳孔夫子啊,作为一个情商极高,且非常聪明的人,说话一定是让对方听起来舒服,不知不觉就认同自己的。

子夏说:“《诗经》中有句话叫‘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是什么意思啊?”这几句话的意思其实子夏是懂得的,只是他觉得这话形容一个美女长得好看形容的也太夸张了点。

孔夫子说:“这就跟绘画一样,画完之后才能显出素色和留白的可贵。”

子夏听后,心想,看来孔夫子的理解和我是一致的,那就好办了。于是把自己最终想说的话说了出来:“那难道礼仪的形式比礼仪的内涵更重要吗?”

孔夫子绝顶聪明,又虚怀若谷,听此恍然大悟,原来学生子夏问我问题不是他不懂,而是他有不同的意见,不过他讲的的确有道理。立即回答说:“你启发了我,说的很有道理,看来你真正读懂《诗经》了。”

孔夫子特别看重礼仪,他也有自己的一套计划。之前他讲过礼仪是一个不断传递和改进的过程,孔夫子自己也正在做着文化礼仪的整理工作。他说:“夏朝的文化礼仪我能整理出来,但杞国不好搞;殷商的文化礼仪我也能整理,但宋国也不好搞。因为夏商都重视文化礼仪,有大量的文献记录,杞国宋国呢不重视文化,没有文献,文化礼仪的精神也就无法传承。几十年几百年过去,知道杞宋的后人就少啦,文化一消亡,国家也就算彻底消亡了。”

光有文献,没有精神还不行。孔夫子又说:“我以前参加各种重大的祭祀礼仪,自从第一次看到主祭者端上一杯供奉给神邸的酒水给一个替代神邸的活人之后我就看不下去了。敬神就敬神嘛,搞个活人来代替受祭的神算哪门子事?这完全就是流于形式了。如果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只有驱壳没有内涵,那还算什么文化。”

有人问孔夫子讲了这么半天说大家心里不重视祭祀,那这祭祀的精神是什么嘛,我们理解之后才好在心里重视起来啊。

孔夫子很生气,心想,这不明摆着的嘛,有什么好问的。回答说:“不知道!懂得这个文化精神的人,对天下事的道理也能了如指掌。”潜台词是,懂的人自然什么都懂,不懂的人我说了你也不懂。

应付了这个提问者,孔夫子又接着讲祭祀的精神,说:“当我们祭祖的时候,要以就像祖宗还活着并且站在我们面前的这种诚敬之心对待,假如只走个排场,流于形式,就等于没祭祀,一点用也没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诗经全文及译文 《诗经》现存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 500 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
    观茉阅读 67,315评论 0 18
  • 我想要的我全都没有 无论是看得见的 还是看不见的 我想要那远处星星的光芒 可是现在黑得连天空都失去了方向 我想在炎...
    _花听听阅读 401评论 0 2
  • 五十年之后,我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想了好久也没想出来。但可能我也根本活不到八十岁。 人很奇怪。虽然我们都知道有一天我...
    爱好广泛的羊羊羊阅读 358评论 5 0
  • 不要弄丢,一个对你好的人; 不要漠视,一份待你深的情。 不是谁都能包容你的臭脾气,更不是谁都能一直等下去。 没有什...
    路易灬亚军阅读 269评论 0 0
  • 古风 咏毕业照 温志龄 重睹当年全家福,思绪万千心潮伏。 峥嵘岁月风华茂,而今有人已作古。 世事沧桑容颜悴...
    碧野牧歌阅读 54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