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eter测试教程及结果分析

安装jmter后,双击ApacheJMeter.jar运行jmter

新建一个线程组

新增线程组

修改新添加的线程组

线程数:相当于用户数量

Ramp-Up时间(秒):要与线程数一起设置,这个参数的意思是在多少秒线程数增加到最大,如果是0则是一开始就将线程数加到最大

循环次数:加压的循环次数,这里设置的是3,如果设为永远就会一直加压


添加用户需要执行的任务,右击线程组——配置原件——HTTP请求默认

添加监听器查看测试报告

开启测试前如果有多余的测试结果要先清除一下,然后点击绿色按钮开始测试

查看测试报告,分析测试结果

如果在添加http默认值的时候把https和http写错了,会出现如下结果


下图是http默认值正确的显示



聚合报告参数详解:

1. Label:每个 JMeter 的 element(例如 HTTP Request)都有一个 Name 属性,这里显示的就是 Name 属性的值

2. #Samples:请求数——表示这次测试中一共发出了多少个请求,如果模拟100个用户,每个用户发起2次请求,迭代3次,那么这里显示600

3. Average:平均响应时间——默认情况下是单个 Request 的平均响应时间,当使用了 Transaction Controller 时,以Transaction 为单位显示平均响应时间

4. Median:中位数,也就是 50% 用户的响应时间

5. 90% Line:90% 用户的响应时间

6. Min:最小响应时间

7. Max:最大响应时间

8. Error%:错误率——错误请求数/请求总数

9. Throughput:吞吐量——默认情况下表示每秒完成的请求数(Request per Second),当使用了 Transaction Controller 时,也可以表示类似 LoadRunner 的 Transaction per Second 数

10. KB/Sec:每秒从服务器端接收到的数据量,相当于LoadRunner中的Throughput/Sec

一般而言,性能测试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数据有: #Samples 请求数,Average 平均响应时间,Min 最小响应时间,Max 最大响应时间,Error% 错误率及Throughput 吞吐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