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发个牢骚。
习惯先在备忘录写下来,再粘贴过来。结果,今天中午写了一半,就不小心删了,太伤心了。
还是简书靠得住。
继续今天的日更。
今天一上午听了一场报告。一位来自北京的关老师。很牛的一位老师。主题是基础语篇意义的高考英语复习。基本就是在讲英语备考教学应该给学生什么样的课和能力。
讲座开始,关老师就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考试要求再次强调了一遍。可见,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性。关老师,重点提出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科素养。关老师说,学科素养并不是多么空,多么不切实际的要求。并作为一个出题人的身份给我们讲解从出题人的角度解释,是怎么围绕学科素养出题的。
首先是写作题型。学生的输出能力。我们作为老师,希望看到学生什么样作文内容,是特别高大上的长难句型的堆积吗?还是简约地道的英语表达?高中生的表达还是更喜欢简约地道的表达。那么如何让学生获得这样的表达呢?
接下来关老师就根据她带来的高考题和北京刚刚考过的模拟题详细介绍英语教学的方向和方法。
关老师特别提出简约不是简单。并根据文本例子生动地讲解了几个简约地道的表达。比如unattended wallet ;Spotting a wallet Stood guard in the rain ;Reach inside。特别简约又地道的表达。并且要让学生读,第二天还要提问。
这个环节,我触动挺大的,我平时讲课也遇到过这样地道的表达,让学生读一下就过去了,就是蜻蜓点水,没有意识让学生巩固并用起来。以后要注意。
接下来,关老师就长难句子分析和阅读理解进行详细解读。长难句子的理解和我们传统的讲解不一样,按照逗号分开句子,再进行理解,或者按照动词分类拆分句子。这个方法挺新颖,我觉得有一点难。
关老师分析了两篇阅读理解文章。如何带领学生分析文章,做对题目。感觉文章很难。
关老师就分析文本进一步分析,利用已有文本转化为语法填空。先是时态的挖空,然后是非谓语,再有介词,一篇文章反复挖掘,一遍遍分析。这种知识的迁移能力既熟悉了文本又让学生掌握了出题思路。
整整一上午,满满的干货。
听完之后,自我感触很多,平时的教学要注重给学生传递什么样的语言能力,如何锻炼学生的输出能力,对文本的分析还要深入研究和利用!
还有一些感触,想到之前北京的向老师来给做的那次报告。不知道是不是大环境还是自身的原因,我觉得我的视野好窄,思路僵硬。听听这些牛人的报告,让自己能深刻反思自己的工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