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太尉误走妖魔,文中妙用铺垫笔法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在故事的开端,作者用精彩的笔墨描写了洪太尉误走妖魔这一情节,值得品鉴、揣摩。洪太尉由两个道童引路,一众真人道众跟随,看赏了许多景致。

行至宫前宫后,看玩许多景致。三清殿上,富贵不可尽言。左廊下,九天殿、紫微殿、北极殿;右廊下,太乙殿、三官殿、驱邪殿。

这些景致都一笔略过,作者没有展开描述,但在伏魔殿前,洪太尉驻足停留,为何呢?因为其景致与别处不同,吸引了洪太尉的眼球。接着,作者铺开笔墨,跟上洪太尉的脚步,特别写下了洪太尉所观之景:

一遭都是捣椒红泥墙;正面两扇朱红槅子;门上使着胳膊大锁锁着,交叉上面贴着十数道封皮,封皮上又是重重叠叠使着朱印;檐前一面朱红漆金字牌额,上书四个金字,写道:“伏魔之殿”。

“捣椒红泥墙”,够别致了。墙体很特别,由花椒捣碎,混入泥土中,涂抹在墙壁上,形成一层保护膜,这是古人取暖的独特方式。“正门两扇朱红槅子”,这颜色很扎眼,一定会引起路人侧面,随从人员司空见惯,唯有洪太尉,第一次见,当然很好奇。

门上还搁着个胳膊大的门锁,且房门紧闭,换了谁也会好奇,这是什么机密阵地?把守这般严密?何况上面还贴着密密麻麻的封印,牌匾上还书写四个金子:伏魔之殿。

作者书写这一切,用意何在?当然是为了铺陈,为了设悬。吸引着洪太尉一步步走向伏魔之殿,揭开其神秘的帷幕。

读者也等不及了,也暗戳戳盼着洪太尉掀开伏魔之殿的门去瞧个究竟。可以说,施公很懂人性,故意浓墨重彩渲染了伏魔殿之景,让读者与洪太尉的心灵渐趋同频共振,接下来的事情,一切都顺理成章了。

一百零八单伏魔不慎被洪太尉误放,他们是梁山团队的前身,作者就是要借洪太尉这双黑手,揭开故事的帷幕。通过渲染、铺陈,达到了设置悬念的效果。

合理的铺垫,可以制造反差、悬念,在情感上把故事推向高潮,没有铺陈就没有高潮。铺陈的文字之后,核心内容会紧承而来,没有无缘无故的铺陈,都是有其目的的。

正如朱自清的《背影》,为了刻画父亲爬过铁道买橘子的背影,作者也在其核心画面出现之前进行了浓墨重彩的铺陈,写祖母的死,写父亲的职业也被交卸了,写奔丧后父子之间各奔前程的分别......通过这些惨淡事件的铺陈,父亲爬过铁道帮“我”买橘子的背影就显得无比高大而感人至深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