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娘的故事》

绣坊里的日子,总是从晨光熹微时开始。我每每推开那扇斑驳的木门,便见一排排绣架早已立好,静候着绣娘们的指尖。绣线在晨光中泛着微光,红的、绿的、黄的、紫的,排得整整齐齐,倒像是谁把彩虹切碎了,又拼凑起来。

我在这绣坊里,已经度过了十五个春秋。十五年前,我还是个黄毛丫头,跟着母亲学些粗浅的针法。后来母亲病故,我便独自一人,靠着这双手养活自己。绣坊主人见我手巧,便收留了我。从此,我的生活便与绣线、绣绷、绣架结下了不解之缘。

绣坊里的绣娘们,多是穷苦人家的女儿。有的为贴补家用,有的则是无依无靠,像我一般。我们每日里埋头于绣绷之上,手指翻飞,绣出各式花样。富贵人家的小姐太太们,便用这些绣品装点她们的罗衫裙裾。

最令我难忘的是去年春天,城里来了位洋人,要订制一幅"百鸟朝凤"的绣品。绣坊主人将这件活计交给了我。我日日夜夜伏在绣绷上,手指被针扎出了血,眼睛也熬得通红。那洋人却三番五次来催促,说是要带回他的国家去展览。

"快些!快些!"他操着生硬的中国话,手指不停地敲击着桌面。

我抬头看他,只见他金发碧眼,脸上长满了红色的胡须,活像个毛猴子。他身上的西装笔挺,皮鞋锃亮,与绣坊里灰暗的墙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终于在一个月后,我完成了那幅绣品。洋人看了,连连称奇,掏出一把银元放在桌上。绣坊主人收下了钱,却只给了我几个铜板作为赏钱。我默默地将铜板收进怀里,继续低头绣我的花。

绣坊里新来了个小姑娘,名叫阿翠,不过十三四岁年纪。她手指纤细,却总也掌握不好针法。我时常教她,她学得很认真,眼睛里闪着光。有一天,她忽然问我:"姐姐,你绣了这么多年,可曾为自己绣过一件衣裳?"

我愣住了。是啊,我绣了无数华美的衣裳,却从未穿过一件像样的。我的衣服上总是打着补丁,针脚歪歪扭扭,与绣绷上的精美图案形成了讽刺的对比。

"绣娘绣衣,如同厨子饿肚皮。"我苦笑着回答她。

阿翠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低头去绣她的花了。

前些日子,城里大户人家的太太来订制嫁衣。绣坊主人指定由我来绣那件嫁衣上的凤凰图案。我绣了整整七日,眼睛都快瞎了。那凤凰栩栩如生,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光彩。太太来取时,满意极了,赏了一块银元。

我握着那块银元,忽然决定为自己买一块好料子,绣一件属于自己的衣裳。

昨日,我终于穿上了那件自己绣的衣裳。淡青色的底子上,绣着几枝素雅的梅花。我站在铜镜前,第一次觉得自己也是个体面人了。

"哟,绣娘也穿新衣了?"绣坊主人看见我,阴阳怪气地说。

我没有答话,只是默默地走到我的绣架前,继续绣我的花。阳光透过窗棂,照在我的新衣上,那些梅花仿佛真的在绽放。

绣坊里的日子,依旧从晨光熹微时开始。只是现在,我的衣裳上,也开出了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