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美学要靠新方法 会长建言高水平
——美学方法论变革的重要性
各位看官好!我是老陈。咱们书接上回。上回讲到“山登绝顶我为峰”。可是要想登上美学绝顶,必须有正确的方法论。俗话说“人巧不如家什妙”,搞科研也一样,没有好的理论工具,不仅事倍功半,而且可能一事无成。这个工具就是方法论。方法论是研究工作的理论指导,任何研究工作都离不开它。
在下讲示差美学,很多看官急着想知道示差美学的基本观点。莫急!观点者,小数也。比观点更重要的是方法论。黑格尔说:“方法,是一切哲学体系的灵魂。”方法论不但可以指导具体的理论研究,而且能使陷入困境的理论“浴火重生”。科学史的经验一再证明:一门科学,当它陷入再也无法前进一步的困境时,很可能正是一种新理论诞生的前夜。这种新理论肯定在方法论上有重大突破,于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今天,美学理论也陷入了困境。如上所说,关于美的本质问题二千多年来一直无人能解。美学理论要想走出困境,要想创造一种新美学,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在方法论上来一番彻底的变革。没有科学的美学方法论,就不会有科学的美学理论。如果用古代“道”和“器”的关系来作比喻,那么美学方法论就是“道”,具体的美学理论就是“器”。离开美学方法论的指导,美学研究就会失去方向。几十年来中国美学界始终争论不休,其实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这个争论的实质不是观点的分歧,而是方法论的分歧。古语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方法论不同就等于没有共同语言,好比母鸡和公鸭吵架,不会有任何结果。
在中国当代美学家中,只有周来祥先生明确指出了美学方法论的重要意义。另有杜书赢、黄海澄、邓晓芒、易中天等极少数人进行了方法论改革的实际探索。其他绝大多数人虽然实际上天天都与方法论打交道,但是在他们头脑中并没有“方法论”概念,这是当代中国美学存在的最大问题。对此,中华美学学会会长高建平先生有非常深刻的论述,他在《新时代中国美学研究的新思路》一文中,对当年风靡中国的“四大派”美学观提出了中肯的批评。认为直到20世纪80年代,他们的观点虽然“各自有一些新的发展,在细节上作了许多修正,然而仍是建立在传统美学‘二元对立’的立场上。……在谈论对美的欣赏时,仍将它与认识论中的‘反映论’联系起来,不能将审美与认识作出明确区分。”(高建平:《新时代中国美学研究的新思路》,光明日报2020年05月20日)高先生关于中国美学出路的建言,角度新颖,从方法论的高度直指“四大派”美学的“命门”,可谓一针见血。他所说的“二元对立”就是方法论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仍将审美与认识混为一谈,仍在“主客二分”中寻找美的本质,那么中国美学就永无出头之日。
美学方法论变革不是换一种方法就能奏效的,必须进行全方位的变革。所谓全方位就是各种新的科学方法论齐上阵,以此解决美学研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美学面貌的全面更新。实际上这就是美学领域的一场革命。
鉴于以上认识,在下先不急着讲述示差美学的具体观点,还是先谈一下美学方法论更有意义。下边我将一口气提出11个美学方法论。据我所知,在中外美学家中,还没有人如此集中地探讨美学方法论。如果说在下的示差美学尚有一二可取之处,实得益于此也。
但我还要温馨提示一点:您不要以为这是美学方法论大全。实际上,任何一种具体的美学观点背后都有一种方法论。所以从理论上说,美学方法论是无止境的。在下提出这11条,只是捡其要者略加介绍而已。至于具体内容如何,点击个关注,咱们下回再说。
呜呼!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