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大脑一片混乱,看着满页的的读书笔记,条条列列,竟找不出一丝头绪来,好像每一个被记下的文字,都重要的不能舍弃,我不知道该从哪写起,盲然……
可心里总有一种不吐不快的冲动,有个声音告诉我必须要写下来,好像这会儿不写,会有什么损失一样。没错,我想写,而且不止一两句那么简单。
刚刚听完《你充满电了吗?》这本书的讲解,我只能说,老师真的厉害,每本书他都能一语道破书中的玄机,他说的话指不定哪句就会触发你的感想,并且很明确的指出你内心最不想暴露的缺角。
我来不及看书,只想着不能再辜负好不容易被储蓄的能量,我要将它们在最佳的状态释放在最值得的地方,这看起来或许意义不大,但却会让我幸福感倍增。
《你充满电了吗?》看题目,我会想书中大概就是让你时时保持积极状态,不断地去学习,充实自己。但实际这本书讲的恰恰与自己理解的背道而驰。
这本书主要讲述:做哪些事是真正有意义的,让你从心理到身体提高并激发自己的生活状态,满足高层次的幸福感,这就是你充满电了吗的最终的意义。书里也提到了关于财富,欲望,忙碌以及网络干扰能否给你带来幸福感的讨论。
突然我恍大悟,现实生活中,周围大部分人都活在书名的字面意义里,看起来好像更积极,更值得被大众推崇,可是一味地去追求,而不去考虑事情本身的意义,一天天下来,你真的会快乐吗?欲望让你赚更多更多的钱,焦虑让你不停地为忙而忙,空虚让你不停地去翻看手机的提醒通知,不停地回复,若你静下心来好好想想,问问自己做这些事对自己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究竟能不能让你幸福?
就拿双十一来说吧,以前都是京东,淘宝,天猫等各大购物平台不停地领券,不管用上用不上,便宜的就要疯狂的买买买。而今年,我没有冲动购物,反而转战各大网络知识平台,疯狂订阅了好多的课程,看着被排满的课程表,内心不禁生出一许自豪,好像那些课程的知识真变成了自己的一样,让自己很满足很有成就感。
从那开始,每天都不停地提醒自己,要专注,不拖延,努力学好每一门课程,争取让自己提高,变得更了不起。但慢慢发觉,每天像苍蝇似的,这撞一下,那碰一下,整天都忙忙碌碌,很充实的样子,到最后发现没有一样能做好,订阅了的课程,也多半都没有仔细去学,更谈不上汲取课程精华,无形之中给自己增加了一层又一层的压力,让自己变得更焦虑烦躁,不能集中精力去学习,这反而让自己有种挫败感,而变得不开心,更谈不上幸福。这时会有个声音跳出来告诉自己,等有时间一定要认真好好的听,可是人的精力有限,一天的时间就那么多,很多事情都要去做,能充分利用在学习上的又会有多少?
老师曾说“把精力花在确定的事情上能让你更有收获”,很简短的一句话,却给了我最深的触动。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一连串的疑问开始冒出来,做什么能让你有收获?做什么才有意义?做什么才能让你获得快乐,并提升你的幸福感?
我从一堆的计划里最终筛选了两个最确定有意义的,就是阅读与写作。与购物,没有方向的忙碌比起来,阅读带给我的意义更大,它能让自己安静下来,身心放松,它能让大脑充沛,让心灵丰润,让见解宽广,最终让心灵净化,让灵魂升华。
而写作能让你将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那些好的不好的,爱的不爱的,看惯看不惯的,你都可以通过写作来表达,你不用畏惧别人异样的眼神,在写作里,你可以随心所欲的去喜欢,去辩论,去抨击,在这里,你可以完全放开自己,尽情的去释放,与自己进行更深度的心灵沟通。
慢慢的,你或许会变得淡然,宁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当灵魂得到提升,气质自然与众不同,这又是何等的幸福?比起买件衣服,吃顿大餐而给自己带来的满足,阅读与写作能让幸福更持久。虽然这对生活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拥有一颗充沛的灵魂,足可以丰富整个人生。这于自己就是值得的。
王尔德说:“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谋生,只是为了糊口,而生活则是追求理想和品质。
人生苦短,要不断给自己的生活做减法,别为了追逐名利权欲,为了满足别人的认可,而迷失自己,果断舍弃自己不特别需要、对人生益处不大的东西,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投入你值得去做的事情上。
书里还说关注的越少,完成的越多。专注等于热爱,热爱会带来享受。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这是马克吐温曾说的话,事实上,不论是杨绛还是钱钟书,亦或是毛姆,马尔克斯,等诸如此类的文豪大家,他们都是专注的践行者。
生命只有一次,或许之前为了生活而把自己奉献了出去,那么以后,就把主宰权交还自己,多听听内心的的声音,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不管是被命运赏识,还是被宿命湮没,只要经历过,幸福过,人生就有意义,就不白活。
带着初心上路,读书,写文,温暖自己,照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