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键词:
(1).观察与评论 事实与意见
不区分观察与评论,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略过事实而只提意见,往往是带有主观评判的语言violence。
每个人都角度立场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所得到的结论也不尽相同。此外若加上个人的主观好恶,这一角度的评论对立场的人来说或许格外刺耳。就像讨论圆形还是方形的井盖好,设计师会考虑几何特征,艺术家会考虑其美感,工人会考虑施工难易,最终的结果必然有分歧。
对于不争世事的人,有人会评价“他是懒惰的人”,也有人会说“他是风骨独立”。我们要做的不是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而是不带评论的观察,用心倾听,了解需要,再真诚的表达意愿。
当然,这并不表明要抛掉一切主观色彩,只凭借“所见的事实”进行机械观察。作为人的一大特点是具有主观能动性,肯定会有自己的想法。但是评论要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的观察分析,意见和建议也要以理解为前提,以尊重为基础。
(2).表达内心感受
人际交往中,恰当的表达内心感受,往往有助于缓和气氛,拉进距离,增进了解。
但在日常或工作中,会碍于关系亲疏,是否得体,或者场合,内心感受难易表达。久而久之,不再轻易吐露感受,变成文中的“一堵墙”,毫无情感宣泄,自己在困难时感受“百年孤独”的滋味,别人在周围无从开口,觉得堵塞。
但自己在家里,一般也很少表达情感。每天少数的交流也都有固定的模式,似乎自己说出一句话,便能猜到接下来会听到什么,好像只是纯纯的交流意见。家中的情感好像是平静的湖水,含蓄而很少见波澜。
平淡的日子如果让情感显露会怎么样那?
多一些关注,多一些关心的话语,适当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多一缕阳光。
2.好文节选
我知道,一旦我想为自己辩护或开脱,我就默认了自己有问题。另一种反应是把对方的话视为攻击而给予反击。(都是不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