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终结拖延症
“去吧,开始吧。”诗人 威廉·华兹华斯
5秒法则是对抗拖延症的神秘武器。拖延症有两种形式:破坏性拖延,这是在逃避需要完成的任务;有效性拖延,这是任何创造性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效性拖延:如果你正在做一个创意项目,并且没有固定的截止期限,你让工作搁置几个星期并不代表拖延,因为你可以让思绪游荡一阵,这就是创意产生的过程。那些因有效性拖延而产生的新鲜想法会让你的成果更优秀。把额外的时间花在精神上的漫游能给你能力,让你想出更有创意的、更具“发散性”的想法来优化你的项目。
破坏性拖延: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拖延。破坏性拖延是我们深知拖延会有消极后果,却仍然逃避需要做的工作,这个习惯最终会反咬你一口。
我们大多数人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在拖延。认为拖延意味着时间管理技巧不到位、缺乏意志力、缺乏自律。其实拖延症不是懒惰的表现,而是面临压力的应对机制。
拖延和压力的关系:导致拖延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逃避工作,而是逃避压力。拖延症是“潜意识寻找当下良好的感觉”,这样你就能释放一点压力。
当你避开困难事情的时候,你会得到一种解脱。另外,当你做着你喜欢的事情时,你就会得到短期的多巴胺刺激。你拖延的情况越多,你就越有可能重复这种行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所逃避的工作会给你生活带来更多的压力。
那么该怎样走出这个怪圈呢?你可以用三个简单步骤来战胜拖延症。
第一步: 原谅自己,不再进入死循环。你需要原谅自己,放过那个因拖延而惹怒他人的自己,放过落后的自己,放过不能发挥全部潜力的自己。出于对失败的恐惧。很难让自己花必要的时间,真正做出行动,因为拖延者很难从自身开始行动。只有原谅自己,才能改变你的生活,才不会最对自己的拖延感到内疚。只有原谅自己后,你才会去达成自己的目标,为自己的梦想而活。
第二步:你将来想做什么?当你能描绘出“未来的自我”是什么模样时,它会让你客观的在当下驱动自己行动。它帮助你展望未来的自己,同时这也为当下你所面临的压力建立非常好的应对机制。当你觉得自己在拖延的时候,就问问你自己——你将来想做什么?
第三步:先从5秒法则开始。当你了解拖延症的根源以后,建议就是:“直接去开始吧。”建立新习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创造一个开始仪式”,而最好的开始仪式就是5秒法则。
如果拖延是一种习惯,你就必须用一种新的积极的方式(需要开始的行为)来代替不好的行为模式(需要避免的行为)。
当你觉得自己犹豫不决、为逃避而去做一些更容易的事情,或逃避工作时,可以使用5秒法则,来督促自己开始做正事。
拖延让你对自己失去控制感,当你坚持住自己的控制权,并开始行中,你就能控制当下的行为和生活。
等你把这条法则付诸实践的时候,会感到自己“充满力量”,并且觉得“自己具备能力”。战胜拖延的好处不仅超出工作领域,还能进入生活中最重要的领域。它能够改进“我和自己的关系”,更加信任自己。
倒数5,4,3,2,1,并付诸努力,这能够转换你脑袋中的想法,让前额叶皮质助你开始行动。每次使用这个法则的时候,它会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不再拖延,只管开始。
5秒法则克服了各种借口,我们只要把积极的想法和目标写下来,并搭建起实现目标的桥梁。把目标写在便签条上:汇聚自己的想法,往前走一步,做出尝试,让自己做出改变。养成立即采取行动的习惯——并用这种心态完成,督促自己在短时间内采取行动。只要描绘出自己在未来的样子,争取自己的控制权。当发现自己偏离计划轨道的时候,利用5秒法则,重新控制住自己。5秒法则能让你容易进入工作状态,也可用来克服拖延症,并采取行动向目标努力。
不管处于任何年龄、抱有任何目标,我们都必须对自己负责,问问自己的心,往前走一步,做出尝试,甚至改变生活。着手开始非常重要,因为你也会得到心理学概念中的“”进步原理”。它表明,只要有任何类型的进步,包括微小的胜利,它就能提高我们的情绪,提升我们的幸福感和生产力水平。
最重要的是,只要你开始一个项目,你就会触发大脑的一种机制,不断暗示你要坚持下去。大脑对未完成任务的记忆比已完成的任务要好。一旦开始,你的大脑就会不断催促你去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可以通过创造一个“开始仪式”来打破这个习惯——这个仪式就是是5秒法则。
5秒法则用来战胜拖延的有效方法:从小事做起,利用它的力量来推动自己。对于自己一直在逃避的事情,请每隔15分钟提醒自己一次,然后,休息一下。你也可以大声喊出来,虽然一直顶着拖延的压力,但请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毕竟你是带有情绪的人,而不是毫无情趣的机器。
你需要克服自己早已心知肚明的逃避心理,每次一点点,逐渐战胜拖延症。我们反复强调的是,除非你能克服触发坏习惯的感觉,并强迫自己开始行动,否则你永远改变不了现状。
克服逃避心理:你要么找到的是一个解决方法,要么找到的就是一个借口。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