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乔平
昨天因为看到唐小痴同学谈论运气,想起了《成功与运气》这本书,才写了那篇成功和运气到底有没有关系?的文章。文末卖了个关子,说了句“当今社会运气的作用越来越大”,今天还得接着说说在成功的路上,运气这个东西到底有多大作用呢?
《成功与运气》这本书中有这样一组数据:
假设有两个人,他们的天赋、努力程度和认知水平完全一样,虽然这不可能,只是假设。其中一个人的运气比另一个人的运气好5%。请问,多年后,两个人的收入差距会有多大呢?
研究显示,他们的收入差距绝不是你想的5%,它可以是500%,甚至是5000%。因为一个人的发展轨迹并非是线性的,一旦顺利越过关键点,后面有可能呈指数级成长,优势会越放越大。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这个现象很好被人接受。
比如高考,试卷上恰巧有做过的一道练习题,平时在班级里成绩并不占优势的学生,幸运地迈进了大学的校门;也很有可能一个平时成绩还不错的学生,恰巧赶上了陌生的题型,这个题就成了落榜的重要一题。
这样的结果是什么?相比落榜学生,那些考上大学的学生,学到了专业技能,拥有了找到好工作的敲门砖,还认识了一群精英同学,发展机会越来越多,人生的路越走越宽广。
再比如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它不仅是拿到第一桶金的地方,更是一个诞生人才的摇篮,工作初期接触到一个有发展前途的领域、遇到一个认真负责的好师傅,甚至养成一种良好的工作习惯,都与今后能否成才有很大的关系。
书中有一个很有趣的统计:
加拿大的职业冰球运动员,有将近一半出生在年初的1月、2 月和3月,而出身在11月和12月的人很少,为什么?因为加拿大选拔冰球运动员时,是从1月1日这一天按照年龄分组的,也就是说出生早的孩子在同一年龄段有将近一年的身体优势。
这跟中国小孩上学是从9月1号划线是一样的道理。我们身边有很多父母为了卡这个时间点,选择剖腹产,让小孩赶在入学限定时间前出生。
其实,这对孩子的后期发展并没有多少好处。因为在这个时候出生的小孩,入学就是班级里年龄最小的,与最大的孩子年龄相差近1年,各方面的差距显而易见。
年龄大的孩子更容易取得好成绩,更懂得与人打交道,所以从开始就潜移默化树立了自信,锻炼了领导力。而一个孩子出生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家庭,其后期的命运也是千差万别的。你看看,从出生的时间和地点开始,人和人就有了运气的对比。
我们公司有二个年轻技术人员小赵和小马,无论是学历、资历,还是目前的职务和业绩,都不相上下。3年前有一个晋升主任的名额,按照单位的干部提拔规则,经过全体职工的民主投票和领导班子的重点推荐,小赵以微弱的优势当上了主任。
结果,这3年中,小赵的年收入都会高出小马10w+,这只是从收入上看。试想,十年之后,小赵和小马的差距还仅仅是薪酬上的吗?职务上还是只差一个级别吗?
当然,小马有可能过两年也当上了主任,甚至后来居上,这不是没有可能,只是这种情况几率较低。更多的可能是小赵从此在个人收入和人脉上节节攀升,而小马始终原地踏步或另谋出路。要知道,对于一个人来说,关键时刻只有一次机会。
回到简书钻,写作能力不相上下的二个人,作者A,能接受新生事物,或只是因为朋友介绍,在第一时间持钻10W+,而作者B只顾埋头写作,不关心周围发生的变化,也不屑跟别人互动。
结果是什么?二个人同样都在写作,持钻10W+的作者A不仅写一篇文章获钻上千,有了经济效益,而且粉丝量剧增,文章曝光率大幅提高。这些成就会大大激发作者的写作兴趣和动力,创作进入良性循环期。而作者B虽然文笔不错,文章曝光率差,读者少,创作兴趣和积极性有可能因此而降低。
由此可见,在人生的早期,或一件事物的初始阶段,特别是在关键节点上,一个好的运气对后续的成功有很大的放大效应,而且这种运气效应可以一直累积,这种说法绝对不是个例,是有大量统计根据的。如果用经济学原理解释,就是说运气是可以产生复利效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