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长大后准备“当官”吗?

2021年4月,某高校学生被学生会干部在雨中训话,一学生被罚在雨中做俯卧撑。因学生会干部言语粗鲁,发表不当言论,被拍下视频,上传网络,引起极其恶劣的影响。网友感慨:学生会干部,官不大,官威挺大!

                                            ——摘自腾讯新闻

安徽某小学一副班长利用“职务”权力,逼迫学生喝尿,收受贿赂……

                                            ——摘自CCTV新闻频道


2020年,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人数突破150万,当年高校毕业人数870万。大约五六个大学毕业生里面就有一个想“当官”!

你的孩子如果将来想“当官”,他/她做好准备了吗?有能力抵抗从政的风险吗?(看看每年落马的苍蝇和老虎们,就知道从政有多大风险)

一个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The 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揭示了当一个人进入某种角色后,这种角色对人的塑造力量(Zimbardo, 2007; Lovi-bond et al., 1979)。

实验人员从大学招募了一些学生,把他们随机分配到狱警和囚犯两种角色中。实验开始之前,所有人都要经过严格的心理测试和面试,确保他们是遵纪守法、情绪稳定、身体健康的正常人。为了让实验情境更加真实,他们进入角色的过程以及进入角色后的生活十分接近真实社会中的情境。比如,如果当了一名“囚犯”,某天早晨一辆警车会拉着警报停在学生的家门口,警察入室逮捕“嫌疑人”,宣讲宪法赋予他的权利、搜身、戴手铐、登记、录指纹、蒙上眼睛,然后送上车押送到监狱。进了监狱后要脱光衣服、喷消毒剂、穿上囚服,然后从一个有名有姓的学生变成一个被编了号的“囚犯”。

囚犯每天待在监狱里,狱警每天8小时轮值。这些人进入了“囚犯”和“狱警”的角色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进入狱警角色后,原来温文尔雅的大学生变得盛气凌人,有时表现得残酷成性。狱警对囚犯的虐待会随着时间慢慢升级,会踩在囚犯后背让囚犯做俯卧撑,关他们禁闭,除此外他们会想很多花招折磨囚犯。

囚犯呢?几十个小时后一名囚犯(小头目)早晨起来时开始失声痛哭,情绪激动,思维混乱,产生了严重的抑郁。过了一天,又有三个人出现了类似的应激症状。一名囚犯因为假释委员会拒绝他的假释申请后全身起了心因性皮疹。

虽然大家都知道这只是个实验,但还是因为角色产生的强大力量表现出了类似真实角色的行为。

这个实验在心理学界非常有名,实验结果说明了“情境”对人的影响力。当一个人信誓旦旦地说如果自己做了什么什么,自己将会怎样怎样,不会怎样怎样,可是绝大多数的人如果真的实现了愿望的前半部分(比如当了官),那么愿望的后半部分极有可能不会按照当事人原本的剧本展开。这也就是为什么几乎所有从政的人都有一个好的初心,但却有太多的人最后“身不由己”。

你的孩子将来想做什么?最好现在就帮他对这些角色的负面力量产生免疫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