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别人写的一手好字,很心动。
自己的字丑的没法见人,立即下狠心要练字。
但努力却没有结果,也许是我们的方法出问题了。
上学时我的字一直写的都很丑,也曾买了几本字帖,练过一段时间
却没有一点成效,最终放弃了。
最近在读很多的国学经典
看到古代人练书法的方法,跟我们有很大的不同。
以王阳明为例子,王阳明的书法,在整个明朝也是佼佼者。
据说他的先祖是王羲之,而很多学者都说王阳明的书法继承了先祖王羲之的风韵。
王阳明是如何练习书法的呢?
《阳明先生年谱》中有记载:
吾始学书,对摹古帖,止得字形
后举笔不轻落纸,凝思静虑,拟形与心
久之始通其法!
翻译成白话文就几个步骤:
1) 第一步不断临摹:
找自己喜欢的字贴,经常临摹,目的熟悉字体,后期落笔时知道怎么写
2) 第二步拟形于心:
临摹一段时间后,就要离开字贴。每次练字之前,用心想想这个字是长什么样,有特点是如果起笔,如何落笔,让整个字形定在心里,再下笔
3) 第三步长期练习并总结:
想要有长进,是离不开长期练习的。离开临摹的初级阶段,进入把字刻进心里
像认识一个人一样,好好的认识理解它,然后不断的练习
其实王阳明练书法的方式,很像《孟子.尽心》中所说:尽人之性,尽物之性
要看清一个人,一件事,就要知道他内在的特性。
有句老话说:字如其人
每一种字体,本质上都是人写的,你可以把它都看作一个人
你要真正的了解一种字体,就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它长的什么样子
而要用心去感受它与别折字体的不同
像画画一样,那些真正优秀的大师,山水都在心里,他们只是用笔把它画出来而已。
练书法,就是理解字的形,字的性。就是书写自己的心。
回想以前我练书法时,只是停留在机械的模仿上。
如果离开字贴,我根本不知道这个字要怎么写,更别说去了解它的特性。
我从未把书法放在心里,像认识理解一个人一样去认识理解它。
怎么会练的好,怎么会有长进。
每一种书法都有它独特的气韵
除了重复的练习,深刻的理解每种字体的气韵,才是练习书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