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数月以来,不断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调整和展现自己的工作状态,也看过、问过、借鉴过。突然想起之前在河南封闭期间的周总结,相比之下,总觉得现在有点差了很多,也还在探索原因和尝试结果。
第一,疏忽了细节性工作。目前,有的工作虽然会多花一点时间,但是做出来之后用处很多,也不必随时都要去重新统计,更新即可。所以在做之前需要去思考思考。
第二,自我调节还需要稳定性。“我们每天见到的这个太阳、这个月亮,也正是在那个遥远的年代,我们的祖先所看到的同一个太阳、同一个月亮,即使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有些东西照旧万古不变。”一方面,凡是生命体在活动,身体便不可一日不在运作,连新陈代谢都在不管供给能量,那么心灵就不能停滞不前;另外方面,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将会作为一个结果进行体现,我的结果要提现出什么?需要我的一个打算和一个有意义的过程。
【事实上,这一点在学生沟通上依然受用。为什么实习的学生更愿意回来上课?学生花三年的时间去准备考试,时间很漫长而无法感受,而参加工作是以一个月甚至更短的周期完成工作,所涉及队内容也是多方面的,不想学习那么简单,压力才会更大】
第三,我曾看过一个故事。孔子弟子宰予向孔子指出“三年之丧”的制度不可取,理由是“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主张“一年之丧”。孔子不反驳,只问他:“汝安乎?”如果要以一个标准去评判自己的行为,问问这颗心:“安”乎?“心安则为之”。也有一句话叫:“此心安处便是吾乡。”无愧便是心安,心安便长远。但就目前来说,仅需先完成一个小小的心安。
第五,往往我自己多能看见的是需要完善的地方,但又不得而终,常常会陷入迷茫。人在失去方向的时候通常又需要“先知而后有升”,如何获取?这是一个问题,哈哈哈
【对于日常工作,是不是经常都会这样呢?疑惑ing…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