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1-看望弥留老太太的思考之农村亲根秩序

星爷与平儿

与30万人共同思考三线城市的烟火生活


回乡看望一位亲根的老太太,她已经到了弥留之际,时日应该不多了。在乡村的秩序里,亲根是个重要的概念。所谓亲根,是乡村邻里的同一房,在一百年前父辈爷爷的爷爷是亲兄弟,随着时间的推移,亲兄弟之间分家,孩子开枝散叶都有了不同的家庭,但是彼此之间仍有着很亲密的血缘关系。在乡村生活中,男丁众多,抱团取暖生存的重要策略,因为乡村的斗争非常残酷。同时,亲根之间也会因为土地、地基之间的问题互相发生争斗。在云南作家孙世祥的遗著《神史》中有过深刻的描述,中国农村,一直就是这样矛盾复杂的存在


这位老婆婆曾经在革命年代与我家也有过反复的斗争,那时候在我还未出生。在从前的村庄里,我的家庭和她的家庭曾经是邻居。我的家庭那时候非常贫困,人丁单薄。在任何时候,没钱没势都是受人欺负的。我们家和她家因为邻里之间,鸡毛蒜皮的小事闹过很多次。据我的奶奶讲,在我们家庭最贫困的时候,他们家其实对我们还是非常不错的。在农忙的时候也会给我家帮忙插秧割稻,农闲的时候照看小孩等等互帮互助的事。但是当我家逐渐略有起色,孩子逐渐开始长大,她的家族态度就开始逐渐转变了。人性皆如此,看到一个远远比不上自己的可怜人,人们都会充满怜悯,对这样的人们也都会很暖心。但是看到曾经的弱者和自己平起平坐,甚至有超越自己之势,内心的天平就开始逐渐倾斜,嫉妒心开始疯狂生长。


每次回老家的时候,婆婆经常给我讲那年轻时候的苦日子,尤其要讲到曾经在村里受过的那些欺负。这位亲根家与我家有个矛盾就是不让我家修筑排水道,说两家之间的排水道占了她家的地面,破坏她家的风水,坚决不让我家动工。每当下雨的时候,雨水因为无法及时排出总会涌进我家,那个低地面的猪舍更是被淹成了小水塘。在农村的乡下,猪是家庭的重要财产,是孩子学费的主要出处。猪长期浸泡水里容易生病,房子在雨天总是雨水成河,所以因为这个事与他家爆发了严重的冲突。打架又很吃亏,我的家里只有两个男丁,不像她家有四五个儿子,所以一直无可奈何,受尽了屈辱。我的爷爷据说打架的时候很勇敢,但是毕竟双拳难敌四手,被她家人按在地上狠狠的教训了好多回。


后来这事闹到村委会才解决,婆婆说那还是在晚上给村支书送了好几条烟才换来这份和平。后来98年发大水,我们这两家结束了世世代代为邻的生活,分散住在了镇里。慢慢的,之间的关系才逐渐改善。她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而每个子女又都给她分别添了孙子,她的家族仍是人丁兴旺。而我家只有我爸和叔两个,加上我和叔叔的儿子共四个男丁,与她家九个男丁面前仍显得势单力薄。


她的那些儿子孙子都陆续从全国各地赶回来了,大儿子已经六十多了,在县里摆摊卖菜,据说以前犯法被抓起来过。二儿子在工地做苦力,每天头发乱糟糟的,身上从来没有干净衣服,外号安徽佬。因为以前的时候,安徽人在我们那里很多都是讨饭过来的,大家把安徽佬等同于脏乱差。三儿子是刷油漆的,小儿子是做木工的,他们两都在老家的城市揽活,现在我家里装修都还是他们做的。大孙子在深圳混黑社会,跟着一个河南人收保护费,这次打黑除恶老实了很多,现在在深圳一家工厂做保安部经理。三儿子的儿子比我小一岁,我们之间的关系最亲,结婚的时候他还来我的婚礼帮忙做婚车司机。其他几个孙子都在广东沿海的工厂打工,几个孙女都嫁在了当地,我与他们年龄相差较大,和他们并不太熟。这就是一个普通农村老太太的全部子女,他们构成了沿海发达城市那些广大打工仔的主要来源。那些你并不在意的民工,其实也有着你我同样的悲欢离愁。


我从小的时候在村里生活的时间并不长,并未对农村这些亲根之间的规矩在意,甚至觉得很可笑。我与这些人并没有很熟,平时很少见面,只在过年回家的时候互相串门拜个年。我很不习惯看到这些长辈就要亲热的打招呼,我并不认为他们是我的长辈,我跟他们根本就不熟。但是随着年纪渐长,参与老家事务的逐渐增多,我才明显的感觉到乡村这套秩序的必要。


在农村,婚嫁、丧娶是最重要的大事。几千年来的习俗,已经让这些活动形成了重要的固定形式,生活在其中人们心中重要的精神图腾。老人病重需要各家派出男丁去探望,过世的时候需要亲根之间坐夜守灵柩。白喜事通常会有一场盛大的流水宴席,请乡村乐队吹拉弹唱。看好日子和风水后还要请年轻力壮的男丁抬棺送上山。这些活动需要大量的人员组织帮忙,仅靠自己家的男人根本无法完成。不要奢望破除农村这些仪式,老人们在弥留之际最关心的,就是给自己准备好一场体面的丧事。我在这几年因为自己家经历的那些农村秩序要求的仪式,才逐渐意识到人丁兴旺的重要。在和这些长辈共事的这些经历中,才逐渐意识到他们的亲近。我也终于活成了一个成熟的农村男丁,正如我的爷爷和父辈那样,我终于也活成了那个他们口中不忘本的农民。


老人家在可预见的日子里,大概率就要离开这个世界。如今的我已见惯生离死别,我已经为自己将要承担的角色做好了准备。我也已经不再计较曾经父辈的恩恩怨怨,中国农村千百年的痼疾,我无力改变,只能默默接受。我把曾经的那些烟火往事当做故事一样的记住了,往后我也将要传承讲给我的孩子听,我也要让他知道,我们这样一个普通农村家族的历史,让他记住我们的身份,让他不要忘记我们从哪来





关注我

带你见识更多三线城市人民的真实生活

识别二维码 关注星爷与平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