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背后的瞎想

读周国平先生《人生贵在行胸臆》一文,先生对袁中郎的“性灵”推崇有加,文中有引明泰州学派罗近溪一言:“圣人者,常人而肯安心者也”,大为触动。

原话不难理解:圣人,就是常人中肯安下心来的人。同时好像也可以做这样的理解:常人,安下心来便为圣人。这就很了不得了。一直以来,儒家成圣法门无外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亦或是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看似步步为营,给众生铺好了入圣的康庄大道,实则把人分为了三六九等,入世实操门槛极高,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够达到。而这一句,似乎抛开了层层严苛的条件,给芸芸众生多了一个成圣的途径,而且这个门槛极低,人人皆可修行。

这种降低门槛,破除条框,迎合普通大众要求,从而推动本身思想理念广泛传播的例子,细细想来,儒释道皆有。佛门禅宗有别于密宗,抛开根骨选材,秘法灌顶这种苛刻条件,推崇彻见心性,见性成佛,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禅宗成了本土主流。道家截教,同样不同于阐教那种不轻易传人,讲求觉道仙根的修行方法。主张有教无类,“不分披毛带角之人,湿生卵化之辈,皆可同群共处。”从此教众大增,三教中独享“万仙来朝”的盛景。

然而存在皆有动机,儒释道皆有这样的“变化”,都是有内因驱动的:宗教发展和文化生存。它们都指向了普通大众,只要是宗教,都会不自觉地追求影响力,人,代表绝大多数的普通人,它们是不会放过的。同理,文化如果只在精英阶层中传播,它有可能更纯粹,但一定是脆弱的。只有拥抱普罗大众,才能跨越朝代的更迭。百家争鸣中只有儒、道绵延千年,跟受众下沉,不囿于精英阶层有很直接的影响。

突然想到一件事,早年小米王嵋针对未来前景说过一句:得屌丝者得天下。当时因吃相难看,刺痛多少人的敏感神经而被炮轰。现在想想,可以用袁中郎盛赞罗近溪“安心入圣”的评语来说:“此语抉圣学之髓”。

贤今  

2022/4/1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改变命运的秘诀 《了凡四训》又名《命自我立》,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结合了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毕生学问与修养,为了教育...
    仁木阅读 8,048评论 1 35
  • 16宿命:用概率思维提高你的胜算 以前的我是风险厌恶者,不喜欢去冒险,但是人生放弃了冒险,也就放弃了无数的可能。 ...
    yichen大刀阅读 6,122评论 0 4
  • 公元:2019年11月28日19时42分农历:二零一九年 十一月 初三日 戌时干支:己亥乙亥己巳甲戌当月节气:立冬...
    石放阅读 6,934评论 0 2
  • 昨天考过了阿里规范,心里舒坦了好多,敲代码也犹如神助。早早完成工作回家喽
    常亚星阅读 3,058评论 0 1
  •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
    生姜牛奶泡腾片阅读 1,61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