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农村耕地防线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耕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是农民的立本之源,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之所在,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立足农业强国建设全局,将耕地保护作为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屏障提供了行动纲领。
严守农村耕地红线。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面对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严格耕地总量管控,实施“以补定占” 管理,将各类耕地占用统一纳入占补平衡范畴,确保省域内年度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文件对“大棚房”、侵占耕地“挖湖造景”、乱占耕地建房等顽疾以零容忍态度进行遏制,这为农村耕地保护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些硬招实招,彰显了党中央严守耕地红线的坚定决心,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筑牢了第一道防线。
提升耕地质量。耕地质量直接关系粮食产能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央一号文件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出优化建设内容,完善农民全过程参与机制,强化工程质量监管,确保建成的农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针对耕地退化问题,文件部署了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南方酸化耕地修复等工程,推动耕地质量整体提升。特别是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科技推广相结合,通过推广水肥一体化、智慧农业等技术,促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地见效。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农村耕地的“含金量”,更让有限的耕地资源释放出更大的生产效益。为粮食安全筑牢了第二道防线。
构建耕地保护长效机制。耕地保护不仅需要刚性约束,更要依靠制度创新激发内生动力。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完善耕地保护制度方面迈出重要步伐: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稳定农民土地承包权;健全粮食主产区奖补激励制度,调动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耕地保护和农田建设。同时,文件强调强化农民主体地位,通过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让农民在耕地保护中获得更多实惠。这些制度设计既保障了耕地保护的长期稳定性,又激发了全社会参与耕地保护的活力。为国家粮食安全筑牢了第三道防线。
耕地是农民立身之本,守护耕地就是守护国家的未来。唯有筑牢农村耕地保护的铜墙铁壁,才能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粮食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