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岁了,读过哪些书,想起来有点惆怅。
这两天在看《软件观念革命:交互设计精髓》,有点葵花宝典的感觉,看的慢吞吞的,但关掉又很焦虑急迫。得到的尚未得到,失去的早已失去。
两年前,槐花满地的季节,还在图书馆乱逛,偶遇名字有点熟悉的书,高兴地不得了,贴在冰凉的桌椅上消磨阳光漫天的下午。现在只能记起《菊与刀》-日本变态是有他原因的,《目送》-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即便是血缘至亲,他妹的,想不起来其它书了,居然连个三都凑不上。
超级冷的冬天,除了要点到的课,基本在上铺小窝里缩着。娟儿不知从哪儿淘来了一套九几年的《红楼梦》,一直放在寝室,借来看了两遍,真爱那些女孩儿,崇拜曹雪芹大神。《呼兰河传》应该也是冬天看的,那么寂寞,想着就冷。
在被子整齐叠好的夏天,一度会背拜伦的诗,她走在美的光彩中,像夜晚皎洁无云而繁星满天。济慈和雪莱总来的没那么贴心。顾城的文比诗更容易读一点,在一滴露水中看到世界对他的震撼,共振到了我这儿。微格还讲过海子的《以梦为马》,海子真是诗人,是王。
在上班的空隙,倒更喜欢汪曾祺和川端康成了。相比三毛和张爱玲的情情爱爱,他们的温和克制,更大道无形。夜里无事,也看过东野圭吾,《嫌疑犯X的献身》相对于《白夜行》来说,更简洁优雅,《恶意》和《红手指》并不能算好看的悬疑推理,立意太高并不见得好。
好想背诗,回去翻翻书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