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鲁迅)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曾巩)——解释:热闹地开了一阵的桃花和李花已经凋谢,只能看见萋萋的春草,碧绿一片。桃李虽艳丽,生命力却弱;青草虽朴素,生命力却甚强。
-三刷《中国通史》第40、41集 再造统一、炀帝功过(炀字来称呼杨广,着实有些让他委屈了,在我看来他的功大于过,是位了不起的帝王)
1、公元577年初,北周和北齐展开了最后的决战,此时决定战争胜负的天平已经完全倒向了北周。很快,北周灭掉了北齐,统一了中国北方,实现了从天下三分到南北的隔江对峙。公元581年,杨坚废掉了北周最后一个鲜卑皇帝静帝,从外孙手中取得了皇位,建立隋朝。建立隋朝之始,他已经剑指南朝。
2、要统一天下,杨坚首先要解决北方游牧民族突厥的威胁,这考验着新兴王朝的智慧。杨坚对突厥采取更强硬的政策。杨坚采纳长孙晟的策略,对突厥采取远交近攻政策,瓦解突厥内部。583年,突厥战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他们分别向隋朝示好。公元584年,东突厥终于臣服隋朝。588年,隋文帝正式下诏伐陈,而陈后主还沉浸在纸醉金迷中。589年,陈朝灭亡。隋朝统一。
3、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分裂局面,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统一,他再次将孕育了华夏文明的黄河、长江、珠江流域统一在一个政权之下,大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进程,是华夏文明的伟大复兴,也开启了随后而至的大唐王朝200多年的承平之运。但版图的统一仅仅是再造统一的第一步,在接下来的岁月中,等待隋文帝杨坚和大隋王朝去完成的,将是更为重要的使命,他需要为这片寥廓的版图注入新的体制,从根本上消除国家分裂的因素,这无疑考验着这位杰出政治家和整个民族的勇气与智慧。
4、从魏晋以来,地方官员都由地方长官自行任命,容易形成地方势力和割据,杨坚称帝后废除了这一做法,由中央统一任命地方各级官员(县建制以上的官员)。州县长官3年一换,下属官员四年一换,且不得连任。
5、隋朝建立了以三省六部制为主体的中央官僚体系:门下省、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下设六部)、内史省,是非常先进的政治制度:通过程序的分工(而不是互相的制约),把决策和行政分开。
6、杨广是位有抱负的皇帝,年号大业,立志有所作为,坚持之前的贡举制(后称科举),又创立进士科,选拔人才。他为了更好地控制山东河北及南方地方,建新都洛阳(数百万人力民工),605年,他又动用大量人力修京航大运河(最长的人工运河),促进了南北文化、经济交流。杨广加强与西域的往来,亲自巡视张掖,消除土谷浑在丝绸之路的威胁,并实行郡县制管理,在焉支山宴请20多个小国首领,丝绸之路重新繁荣。他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到过西部的帝王。
7、隋炀帝在位14年,曾经二下扬州,北巡突厥,西巡河右,经略西南,招抚琉球,他真正住在长安不足两年,住在洛阳不足4年,其它时间都在各地巡游。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为了建立一个幅员广阔的帝国,成就他的大国之梦,建立一番与秦皇汉武比肩的大业,隋炀帝始终在不停地奔走,但这也给他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隋的速亡埋下了祸根。
8、为了实现统一,杨广三次东征高丽,一百三十万军队,几乎全国就役。农业纷纷起兵造反的同时,统治阶级内部也严重分裂,李渊、王世充、李轨也前后起兵,割据一方。
9、最终,618年,杨广死于江都。杨广的悲剧,不只是国破身亡,更在于他的形象被后世刻意贬低。作为一位辛劳的帝王,杨广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制度成果。
🌻儿子高考倒计时155天——成功是陡峭的阶梯,两手插在裤袋里爬不上去。
-儿子作文《获得感》又让老师犯难了,他认为:中人就是那些追求获得感的人,而如果要成为上人,则又需要抛弃获得感。而老师觉得他在获得感之上又套中人、上人的概念不太妥当。儿子的作文真是让我焦虑啊。
☕️成年人的状态大概就是:心里藏着疲惫和委屈,还要尽力地过好生活,间接性的崩溃,习惯性的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