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很久没写东西了?是,所以现在写。
01.
周五和四位朋友一起去听学校组织的讲座,我们到的早,惊喜的发现有一整排座位(1号到22号)都是空的,这个讲座又是我们特别期待的,所以我们决定坐在正对舞台中央的几个座位——也就是前四个。
我其中一个朋友T建议我们坐到最后面,因为来得早坐在前面会对后面进来的人造成麻烦——他们得侧着身子过了我们四个人位置。我左右看了看,这排座位两边都可以进,想坐在末尾的可以从另一个入口进。我又看了看坐在我身旁的几位朋友,她们都不想让位,因为这个讲座我们确实很期待,来的早也是因为想坐到好位置。我轻声拒绝了她。
过了一分钟吧,人陆陆续续的多起来了,有五个我们的同班同学也想坐在我们这一排,我们这排前八个座位都坐了人。
他们提议让我们七个人都坐进去,我的朋友T再次提议让我们坐到后面的座位上(这时那五个同学已经开始侧着身子进来了,如果我们站起来身上的包手上还滴着水的雨伞会占据本来就很小的行走空间),我跟她说:“算了吧,他们都走进来了,而且如果要让位的话我们八个人都要动,太麻烦了。”
“那一开始就坐进去不就没那么多事了吗?”她带有抱怨语气的话语点燃了我的不耐烦,我语气很不好的对她大声说了句:“那你就一个人坐到后面去好了。”
最后我们谁都没说话,尴尬的听完了讲座。
02.
这件事看起来一团乱麻,似乎谁都有理由:朋友T不想麻烦别人;我们认为先到的人自然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座位,又不是看电影不必对号入座;后来的五位同学觉得侧着身子过太麻烦,让个位给他们让他们方便些也无可厚非。
既然都没错,那为什么还会引发争吵?
这个事件的本质是什么呢?
冷静下来想想,很快就能想到答案。
事件的本质是一个关于“让步”的问题,争吵的核心在于我们如何解读别人跟我们的“不一样”。
03.
让位还是不让位,侧着身子过方便还是麻烦,这都无所谓,因为离讲座开始还有一段时间。可我的朋友T坚持要让位也许是因为她觉得这件小事关乎一个人的道德水平高低,如果不让,给别人造成了麻烦,那么自己就是一个道德水平低下的人。
没有这么严重。
让位还是不让位,无关道德,无关家教,无关受教育程度,它只与个人当下的想法有关。
我愿意做出让步,是因为我理解你想比较方便的坐下来听讲座,你不必在心里夸奖我,认为我懂礼貌有家教,这只是一个习惯,一个愿意理解他人的习惯;
可当我提早到达会场,想占一个听讲座的最优位置,我也希望你可以包容我的小小意愿,侧着身子过一段路。
我也希望大家不必用所谓道德,家教的准绳来苛求自己,一件小事,无法窥其全貌。更何况道德和家教本就没有标准,不是一个人的行为有礼到堪比星级酒店的服务人员,他就是一个品行端正的人。
牺牲自己的利益和快乐让他人获得便利,这不是一种美德,让自己舒服,同时还不麻烦别人这才是一种美德。
所以这件关于“让步”的小事,它真的就只是一件小事,不管最后谁让步,结局都是皆大欢喜。
04.
这件事情中,我和朋友T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对他人感受的在意程度。
T很在意他人客观上的感受,也就是行为上的便利,她希望所有人都能轻松的坐下,享受一场讲座,避免侧着身子经过造成的麻烦,可她偏偏忽略了人内心的主观感受,有的人喜欢坐在中间,有的人喜欢坐在旁边,如果想让每个人都获得不需要侧着身子找座位的方便,那么每个人都丧失了自由选择自己心仪的座位的权利。
我和T相反,我太在意自己的主观感受,我只是想着要坐在在最好的位置听讲座,却没考虑过我自己的行为会不会给他人造成麻烦和困扰,我也没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认真解读T的目的。如果当时我能让一步,也许便不会引发争吵。
那,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别人跟我们的不一样?
包容和理解。
我们都试着去理解对方的目的和苦心,心平气和地去沟通,都尝试着去包容对方的观点和感受。
自己眼中的风景也许并不是最美的,多去看看别人眼里的风景,也能得到美的新体验。
当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断尝试着,站在他人的足印上看风景,可能到最后就能看见我们都期待的美丽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