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间的故事,像解剖人生一样,剥开生活外壳,展露给你看生活的真实血性肉身一样剧烈。祈求上天开一点门夹缝,祈求他妈妈放下那包老鼠药,那些带点血腥味的生活片段,让人无法轻易放下和忘记,字里行间的心灵深处的猛烈碰撞。
有人说书名《皮囊》不太合内容,我却觉得很适合,没有动词,没有状语,只是个名词,只是个各人见解和个人感受的词,正如贾宝玉形容自己“只是副臭皮囊”,又正如《金刚经》里面的“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皮囊,只是相,只是外在,正如书里面一句话“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要做到世事洞察必须把自已置身之外,才能洞察,洞察多了,就会明透;人间的感情听多了就会在大脑中编辑,写出来就是文章.必须把自已置身之外,看事物才正确,才不会把自已涉进去,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是所谓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练达。诚然,要写这样一本书,是不容易的,这是一本忧伤的书,伤心的书,伤痕累累的,讲故事的人经历了一遍伤心,讲出来,过一遍,把栏杆拍遍,再伤心一遍。
半生瓜,又叫苦瓜。“今天先记得听过人说这叫半生瓜,那意味着他的美年轻不会洞察吗?”,呼应着第二句“大概今生有些事,是提早都不可以,明白其妙处。”陈奕迅的《半生瓜》借苦瓜写尽世间百态,过瘾。苦瓜的苦,从未变过,变了的是我们,是时间,是际遇,是已经悄悄爬上鬓角的白丝,年轻人永远无法体会老者的清心寡欲,也无法领悟苦瓜里的那份禅意,就像是这首歌唱的那样,青春如快餐,余生险恶,如艺坛杰作,但有痛苦,就有欢乐。
我想东坡先生的“人间有味是清欢”,陈奕迅的《半生瓜》,和蔡崇高达的《皮囊》,兴许都要过了半辈子的人,才能读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