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民国时期李公朴就出版过《读书与写作》这本书,这里我只能发表些自己浅陋鄙薄的见识,所以是浅谈。
先说读书有什么用。因为知识是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获得知识。胡适先生说,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读书有所见作》萧抡谓写道: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培根曾说过一句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与许多高尚的朋友在谈话”。书可以打通时间空间的障碍,让我们与古今中外的学者自由交流。可见读书会对我们做人做事都有深远的影响,它的好处无以伦比。
再谈谈为什么写作。采铜在知乎上给出了面面俱到的回答。1. 写作是记忆的重建我们脑中的记忆可能会消退、扭曲,也可能会重组、强化,而写作就是重新塑造它们的方式。2.写作是潜意识的外化林林总总的想法,甚或吉光片羽。3. 写作是思维的检视我们的头脑中充斥着偏见、盲点和各种自相矛盾。一个优秀的写作者一定是一个优秀的思考者,因为正是写作训练了他的思考,而思考又促成了他的写作。4. 写作是一种自我探索。写作就是写作本身,写作的意义也在于写作本身,就像美的意义在于美本身。当一个个字、词、句串接在一起,变成一个完好的作品之时,它便有了所有的可能。写作就是写作本身,它有太多的意义,它也不需要意义,它就是一种桀骜的存在。
唐小兵老师在《与民国相遇》写到:写作是为了在历史中找寻那些我们愿意与之为伴的人和事,凝聚成一个弦歌不辍彼此温暖的精神共同体以使我们的存在变得真实、真诚和喜乐。
那么读书与写作有什么关系呢。我想这两者是互惠的,密不可分的,除了天才,要想写出好作品,需要坚持不懈地读书,就像农夫种庄稼需要不断地浇水、捉虫和施肥,才能丰收。我们从书中获得的思想和对于书中天地人事的体会是不是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素材呢。因为张大春在《文章自在》说过:好文章是从对于天地人事的体会中来。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到了厚积薄发的境界。蒲松龄说过,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可见读书与写作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
如果你想写作,感觉写作有趣味而又犹豫不定,那么先从读书开始,试着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模仿书中的语言,学习书中的技巧,先吸收再创造。正如王澍先生的《造房子》说:不要先想着什么是重要的事情,而是先想什么是有情趣的事情,并且身体力行地去做。采铜说过,阅读一部伟大的作品,也许你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召唤,而当你也起笔写作时,很可能是在回应那种召唤。所以如果你能读懂某种召唤,就请义无反顾地写吧,你的写作是将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温情陪伴,也将在未来激起回响。
曹文轩在采访中说过,“除了写作,我其它的时间都是在阅读,在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中,阅读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有不断的阅读才会让你的写作拥有不竭的源泉。在阅读中遇到让我灵光一闪的东西,我会记在心里,或者写在本子上。接下来在我坐飞机时、吃饭时或者其它空闲时间,我脑子里都在想着一个故事,并且一次次打断,一次次重新写,直到这个故事像画面一样清晰地呈现出来,一个字、一个词语、一个标点符号我都看得清清楚楚,那时我把它们写在纸上,这就是一个故事了。《火印》的灵感来源就是我在阅读萧红的一篇小说时,看到的一句话,这句话只有十几个字,但我觉得它们可以引出一篇精彩的故事,于是最终诞生了《火印》这部十几万字的小说。”
读书与写作如一双筷子一样,单个是发挥不了多大作用的,只有结合起来,才会发挥最大作用。读书写作才会走得更远。正如读书需要写读后感,这样读后才比较深否则如看肥皂剧没多大区别,读完思考后写出来可以内化成自己的。可能写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读得还不够,还可以多读些相关的书,这样写出来的东西会更全面深刻。写作需要想象力,而多读好书可以提高我们的想象力,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读后多想多写,这样我们的写作水平会有切实的提高。
对于普通人来说,读书与写作是自己享受独处的好方式,是精神的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独处时自己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