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以为他们的是平凡的,什么都给不了我。可却又是什么都给了我。他的眼中除了我,便尽是生活的无奈。直到长大才懂,他为我撑起的了一片天。
父亲是家中最小的,他一共有六个兄弟。父亲也只是读完了小学和初中的半个学期。听他说,他当时的成绩十分优秀,读初中时由于家境贫寒,一直拖欠着学费。最终不得已,便辍学了。
十七八岁的年纪,便同村几位同龄人去外省打工。听他说,他们去了外省下矿挖煤,但是由于当时年龄小,又身处别处,工钱被扣着不给除了气再无任何办法,一年之后便身无分文的归乡了,只到现在父亲依旧对此耿耿于怀。
本来以为安稳了,可是没有安稳两年他便又有了出去闯荡的心思。
二十岁那年,他便去了新疆摘棉花。去了两年,由于他身材高大,可摘棉花需要弯下腰,他并不适合他干。意料之中的,他的腰便受伤了,来的时候也没给我奶奶说,就硬撑了下来,最终也埋下了病根,直到现在一直都疼。
回家没多久,便又在23岁那年飘向了北京,听他说,那时候北京正在大搞建设。他便在工地上打小工,这一去便是七八年。
一晃而过,便到了三十岁。回家后便在亲戚的介绍下结了婚。随后两人共同去了北京,又在那里摸爬滚打,他也从一名小工人混成了小工长手底下管着十几个人,每天只是转一转就有工资。
可是好景怎会长久。同县的几位工人有事要回家,可能去了不回来了。可是工程刚开没多久,要等到完工后才有钱。那几位不敢去找大工长,于是便来找他,他便去找工长。工人来一次他便去找一次,可就是要不来钱。那几位工人便罢工要钱,几个人导致工程的这一部分停滞了,工长有找到他,让他去做工人的思想教育。此时便陷入了两难境地。工人说他没情意,工长说他不上心,最终摸爬滚打十几年的北京之旅惨淡收场了。
回家之后已经年近四十。听父亲说他当时还想再出去打拼,可是别人都说有了家便要顾家。他便安稳下来了。开始在小县城接点装修的活。由于有十几年的经验,做出的活便在小县城非常的受欢迎,一直到现在他还从事于此。
常常听他讲述,总觉的感触颇深。这也许是平凡的人在为了不平凡的生活而打拼。曾听闻“即使你高过了父亲,肩膀比他还要宽 可依旧接不起他撑起的那片天。”
他不甘平凡却只得平凡的委屈又有谁能体会。我们也许不能像他们那般奋进,却也要尝试接住那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