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5

每日鲜沟通小技巧

话该不该说,往往并不取决于这话本身有没有道理,而是说的人对不对。所以,挑对人设再开口。

案例1:

一位事业型女性,可是我爸妈却只知道催她赶紧结婚生孩子,一点也不认可我的工作能力。她也很不服气,可是又不知道应该怎样提醒爸妈,在感情没有着落的时候,拼事业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遇到这种情况,如果跟父母讲道理,甚至辩论,后果可想而知。

比较好的说法是:

“爸,妈,我知道这话不该我说,只是从身边很多人的经历来看,早结婚早生孩子,未必就是幸福的,还得是遇到对的人才行。缘分还没到的时候,还是拼事业比较靠谱啊!”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这两种说法的根本区别,不是观点或者内容,而是后者在说话之前,先打了一剂“预防针”。预防什么呢?预防你的“人设”在对方心里激起的反弹。

案例2:

假设你的领导把KPI定得太高,你想要提点意见,他的第一反应肯定是你想偷懒。道理很简单,作为职员,谁都不喜欢太过严苛的考评标准。所以,你说出“能不能降低KPI”这句话来,就是有“原罪”的。倒不是说你的提议一定没道理,而是你人设本身的问题。

因此,在直接强调过高KPI的负面作用之前,你最好是先调整人设。比如你可以这样说:“老大,我知道这话轮不到我说,但是客观地看,KPI定得这么高,有些同事会觉得,反正达不到,干脆就破罐子破摔了。您看能不能调整一下呢?”这样说,才不会显得像在对领导指手画脚。

战国时期的顶级说客范雎,在秦昭王极其谦卑地再三请求指导的时候,仍然唯唯连声、不置可否,等到秦王都快急眼了才讲了一番“交浅言深”的道理,大意是说“我知道接下来这些话不该我说,毕竟我们还不熟,可是这些话对你来说很重要啊……”人设不对的时候先打预防针,这算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了。

话该不该说,该怎么说,不取决于有没有道理,而是取决于一个常被忽略的因素 “人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有时候解决问题的快刀斩乱麻想太多只会消耗自己 制定短期契约,在高度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制定长期契约 契约也是有效沟通达...
    莫忘小寒阅读 204评论 0 2
  • 2022.11.24林老师【直播分享】 1、愤怒开始的时候,投射就开始了。 2、能伤害孩子的只能是父母。 3、人世...
    宋圆阅读 267评论 0 0
  • 拿稳接力棒,奋进新征程 金秋十月,党的二十大在万众期待、举世瞩目中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
    王粒粒阅读 114评论 0 0
  • 老光棍? 有多老呢?谁也不知道他多少岁,他自己说七十三岁。但是村子里七十几岁的老人,说他胡说,他根本没有七十岁。但...
    博冰阅读 353评论 1 4
  • 水调歌头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⑵,欢饮达旦⑶,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⑷。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⑸。不知天...
    happylinzi阅读 22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