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国学经典已有几十年的时间呢,领着孩子们诵读国学经典,也有四年的时间了。对国学经典的热爱由感情走向了理性,如今,迈着坚实的步伐,昂首挺胸,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孩子的智慧就像埋藏在深山下的泉水,挖掘出来就可以渐渐变成小溪,河流,汇成大海。但是怎么挖掘孩子的智慧呢?学习的智慧,做事的智慧,做人的智慧。智慧大于知识,智慧是原则性的的坚守,智慧是灵活性的运用。我觉得经典可以给人智慧,让人终身受用,故极具有挖掘的必要性。
有人把人的大脑比作一张白纸,图上什么颜色就是什么颜色。我十分认同这个观念。人是通过眼睛,耳朵等各种感官去感知外界世界的,世界给了他什么,那就具有了什么。
每每看到孩子们沉迷于游戏网络,沉迷于儿童浅意的童话,感觉到对孩子过于放纵,没有很好的引领。也有的孩子自私又极其任性,感觉到父母对于孩子缺乏教育和管理。这一切都需要经典来解决。
我们经常说社会很复杂,无非就是说人心很复杂,人心很复杂,其实就来源于每个人的经历和他所接触的一切是不同的。有的人接受了邪恶,污染了心灵,变成了披着人皮的魔。拯救社会又何尝不需要文化经典呢?
我们说德才兼备,德在才先,培养好一个人的品德,比有天赋更重要。这就需要经典去滋润。
我们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孝敬父母,敬爱师长的人,心怀国家的人,力求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道德方面和情感方面,引领我们的,主要就是儒家经典。
让我们拥抱世界,拥抱大自然,以宽广的胸怀与万物并生,以超脱的思维解决生活的烦恼,让我们长一双眼睛去发现美,欣赏美,这就需要道家思想的启蒙。
我常常发现孩子具有两面性,在妈妈的怀抱里撒娇,在课堂上认真;在亲人的面前任性,在教室里收敛。有的孩子和爸爸妈妈谈价还价,要这要那,但到了老师面前,却是一个眼睛明亮,等待接收神秘知识的小学生。你把孩子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就会成长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人都有惰性,成人读书尚且不能坚持,孩子喜欢玩耍也是天性,但什么是对人生有意义的事情呢?无非是未雨绸缪。学习就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蓄集力量,而学习国学经典,能为孩子的未来终身蓄积力量。它的意义更是不言而喻。
当然,我们每个人还要学习科技知识,但科技知识,它是逻辑的知识,更适合思维成熟后去学习。而文化历史知识,很多是记忆的知识,适合儿童时期去学习。12岁之前多读经典书籍,比演算数学题要更有意义。
作为一个中国人,了解中国的思想文化,拥有一双隐形的坚强的翅膀,能够助我们飞得更远,飞得更高,多么希望小学阶段能够多接触国学经典!目前,这一点却很缺失,何尝不是小学老师没有重视呢?老师的不重视,又何尝不是教材没有编写呢?教材不重视,又何尝不是平庸编材者误国呢?当全社会都呼吁时,编材者不可能不注意不改变,试看今日之学校,传统文化进校园已成大势所趋,语文之分量日渐显现,不久的一天,或许教材也会大大改观。等待不如先行,儿女青红又一时,时不我待!
中国要发展,要在世界的未来占有自己的位置,就要让自己变得厚重,变得强大,靠的不就是民族的文化和精神,靠的不就是创新和发展的能力。让我们以国学经典为根,以国学经典为源,根深叶茂,源远流长,延续民族的文化血脉,让民族文化走向繁荣和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