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新时代锐意进取 埋头苦干的党员干部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必胜信心,要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察民情、听民声、顺民意、解民忧,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的精神灯塔,指引着锐意进取的方向。在脱贫攻坚战场上,黄文秀放弃大城市的繁华,毅然回到家乡,用生命诠释了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在科技创新前沿,无数党员科研工作者以“攻克‘卡脖子’技术”为目标,在实验室里日夜攻关。新时代的挑战复杂多变,从乡村振兴到科技自立自强,从绿色发展到共同富裕,党员干部唯有将理想信念融入血脉,才能在风险考验中保持战略定力,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锐气突破发展瓶颈,在时代浪潮中把准航向。

站稳人民立场,是埋头苦干的价值锚点。当前,数字化浪潮下的“数字鸿沟”、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难题、基层治理中的矛盾纠纷……群众需求日益多元复杂。这要求党员干部必须走出“办公室思维”,化身“行走的调研者”,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倾听民声。有的村干部通过“民情夜访”制度,在田间地头收集群众意见,将“问题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有的社区创新“接诉即办”机制,让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这些实践证明,只有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才能让埋头苦干的每一份努力都落到实处,汇聚成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

新时代的锐意进取,需要打破思维定式的创新智慧;埋头苦干,更呼唤久久为功的实干精神。面对经济转型升级的阵痛期,党员干部既要敢于“吃螃蟹”,探索新业态新模式,也要甘坐“冷板凳”,在基层治理、生态修复等工作中默默耕耘。正如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用三代人的坚守将荒漠变绿洲;浙江“千万工程”二十年如一日,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这种“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正是新时代党员干部最宝贵的品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党员干部当以理想信念为帆,以人民需求为舵,以创新实干为桨,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勇立潮头。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成为群众信赖的“主心骨”、发展路上的“排头兵”,与亿万人民一道,共同书写民族复兴的壮丽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